历史

做强是做大的基础(1/2)

    我们通常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企业的规模,以为企业只要大了,就是成功的。因此许多企业摩拳擦掌,想方设法扩大规模和加速发展,以图尽早成为世界上最大500家企业之一。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看到有许多企业创造了我们可以称之为“三年奇迹”的业绩,在极短的时间里,以极快的速度,使企业的产值、覆盖区域、市场占有率膨胀起来。但通常可以预测的是,这样快速膨胀的企业又会以同样快的速度回到起点,大起之后必有大落。

    一个比只求企业规模进步的标准是企业的“强”。在过去的有关中国企业如何应付全球化挑战的讨论中有许多人论及。“强”意味着注重企业的赢利能力,注重企业的市场地位,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而不仅仅是企业的规模和大小。

    应该说,在多年来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的企业不断得到锻炼和壮大,但实际上与国际大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够大不够强。我们先看一下2003年中国企业500强座次排定。我们发现和上一年相比,有112家新面孔荣登500强排行榜。中国企业500强的更新率高达224%,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凸现。有专家质疑,500强企业赢利能力是否真的“强”?

    从此次入围企业的行业中很容易看出,中国企业500强更多地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与石化、电力、邮电通信等传统垄断性行业以及银行这样的特殊行业;而世界500强企业赢利能力好的主要集中在汽车、计算机应用与服务、贸易、金融、制药等行业。有专家对此分析称,一些传统垄断行业的优势会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很快失去现有的赢利水平,中国企业的差距,正在于一直不能在一些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的行业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2003年中国500强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人均资产分别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界14%、725%、146%,并且创新能力较低,与世界500强相比差距明显。

    针对现状,专家认为,即使是被评选为“强”的企业,做大做强仍然是发展的关键,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我们再看一下美国《财富》和《商业周刊》的2004年全球企业排行榜。在这两份榜单中,中国内地企业的命运大相径庭,14家内地企业入围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