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透视崔恩卿: 崔恩卿报业经营之路 > 第44节 文联与《戏剧电影报》(1)

第44节 文联与《戏剧电影报》(1)(2/2)

业产业化从来就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认识问题,本质上是对报业经营的认识问题,是对办报目的的认识问题。

    中国的新闻业界历来被看作是文人们所从事的社会信息服务的行业,且历来受到“文人不言利”的办报观念的制约。尽管如此,解放前的“报馆”还是把赚钱列为第一目的,编辑记者还是把谋生当成第一选择。革命时期,党报听命于党,因而跳出商界成了政治工具。新中国成立了,中央曾有明文恢复报纸的本来面目,但因1957年的“整风反右”的展开和随之而来的文革浩劫,报纸的政治工具性不但没有弱化,反而走向了极端,直至以“梁效”檄文统帅报章。但是,中国人毕竟不接受计划经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改革家们勇敢地否定了它。1992午之后,中国大踏步地向市场经济迈进。中国报业作为社会信息的服务媒介也开始以“报业经济”的形态进入市场经济,它不再是游离于经济生活之外的单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了,也不再是游离于经济基础之外的单纯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了,它本身就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细胞,一个分子,它本身就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正如同社会经济基础各个组成部分均有其特殊性一样,报业不同于钢铁业界的物质生产,也不同于食品业界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当然也不同于高科技业界的重大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发明和应用,报业界是以自身的特殊性构筑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信息服务的桥梁,因此,它被称为大众媒介,它拥有了大众和大众声音,成了大众心愿的扬声器,社会信息的传导器,社会秩序的调节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器。报业的这种传递信息、反映民情、监督舆论的特殊功能构成了报业服务的特殊性,构成了报业生产的特殊性,从而构成了“报业经济”的特殊性。当然,这是指大众媒介。从古至今,乃至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为政治斗争直接服务的媒介,这是无可非议的。但这只能是少量的,个别的。因为社会需求决定社会存在的规律告诉我们,凡适应社会需求者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现实社会需要更多的是大众媒介,这是一个现实。一切唯物论者均应看重这个事实。

    话又说回来,大众媒介是服务大众的,其存在和发展决定于大众的需求。这种需求意味着有人掏钱买报纸,实现其交换价值直至实现充分交换价值,最终收回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以维系报业存在和发展的资金。这就又回到了办报的经济目的上来:办报原来也是为了“赚钱”。这是一个多么不好听的字眼,是文人不愿意听且政治家不想听的字眼。但是,别无选择,离开“赚钱”这个经济目的,一切都属于子乌虚有。可以看一看当今报业界:大报沉闷,小报兴旺;新雄割据,市报竞芳;心向大众,服务实用;争进市场,广告担纲。沉闷者多因曲高和寡远离大众需求,从而远离广告市场,以至无钱可赚;兴旺者盖因把“服务”、“赚钱’结合的天衣无缝,从而吸引大众,引人观赏。

    戏剧电影报和众多的大众媒钵一样,其经营的经济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要“赚钱”——获得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戏剧电影报对于文联,无异于文联开办了一个工厂,是生产报纸的工厂。通过生产报纸,实现其为社会大众的信息服务,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其中,一部分用于媒介的扩大再生产和再服务,即更充分地实现其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另一部分以利税形式上缴国家,以支持国家建设,体现文联对国家的经济奉献;再有一部分可直接用于文联,增加文联的经济实力,支持文学艺术事业。这是于报社、于文联、于国家、于社会“四得利”的事。这也是文联主办报纸的出发点和归宿。简而言之,发展报业,服务社会,增加实力,繁荣文艺,这应当是文联办报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