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透视崔恩卿: 崔恩卿报业经营之路 > 第19节 报业观与学界观点的对比

第19节 报业观与学界观点的对比(1/2)

    把崔恩卿的报业经营管理观和学界的观点进行对比,才能看清楚他的理念和实践给理论界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哪些是崔恩卿的报业创新,哪些又带有时代和客观环境的局限性。

    一、主流的媒介经济学观点。

    首先是对媒介经济的基本认识,什么是媒介经济?主流的学界观点认为:媒介经济是基于信息的公开而广泛传播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媒介经济学研究媒介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及为谁生产的问题。一般认为,媒介经济的范围包括了新闻传媒和信息传媒,新闻传媒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传媒则指互联网络、杂志、图书、电影、音像制品(录音、录像磁带、光盘)等。

    在媒介经济学中,信息是一个重要概念,崔恩卿敏感地把报纸信息分为有偿信息和无偿信息,后来还有些学者把信息划分为宣传(广告)信息和新闻信息的划法。

    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管理研究所所长宋建武就是在对媒介经济的基本单位“信息”进行剖析得出媒介经济的规律,他有一段颇具代表性的论述如下:

    “媒介即信息”。这是传播学界耳详能熟的命题之一。的确,媒介的主要产出之一就是信息。媒介收集、加工并向社会公众传播各类信息产品。就本文所主要研究的三种媒体而言,它们的主要信息产品可分为新闻、娱乐、教育和其他实用信息等类别。担负这种职能的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实际上是“信道”,即被社会普遍接受来作为公众的信息获知及信息沟通的渠道。

    从媒介经济运作的实际过程来看,媒介赖以存续和发展的各种资源,主要并不是通过与其信息产品的使用者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获得的,而主要是通过向广告主有偿提供广告服务获得的。因此,大众传媒在经济学意义上的最终产品实际上是广告服务。大众传媒业在经济上实质上是一个提供广告信息传播服务的服务业。其中主要起作用的是媒体的信道功能。

    大众媒介因此在经济运作上出现了一种矛盾而复杂的现象:它提供给最广大公众的信息产品实质上成为一种免费的公共服务;而面向少数广告主提供的广告信息传播服务,却成为它获得资源补偿的主要产品形式。

    对于广告为什么能成为资源补偿的主要方式,宋建武还有进一步的解析:

    信息作为产品有许多自然特性。主要有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传播性、动态性、依附性、可计量性、共享性、异步性、时效性、可伪性等。

    以上性质中,他认为对信息产品的经济运作方式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是依附性和共享性。

    依附性指的是:信息产品在结构形态上是信息内容与信息的记录手段、传播手段的组合。信息本身没有体积和重量,它必须依附于某种物质载体而存在。信息传播实际上就是这些信息载体的传递交换过程。人类信息处理和传播技术进步的方向是不断减少对某一种具体信息载体和传播技术的依赖,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使信息产品脱离对物质载体的依赖。因此,依附性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共享性指的是:同一内容的信息产品可以在同一时间由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使用者使用而不影响其完整性和使用价值,信息提供者让渡信息产品的行为也不会必然使其失去这些信息内容和信息量。共享性是以依附性的相对性为前提的。

    这两种特性带来了信息传递在经济运作的特点:

    信息的依附性使信息产品的交换必然伴随能量与物质的传递和消耗,信息的共享性则使信息产品难以建立排除性,难以分割销售。随着信息处理和传播技术的进步,信息的依附性的相对性越来越强,使得信息产品的经济运作方式受到极大影响,信息产品以其自身的独立形态,越来越难以通过一般的商品交换方式,完成其价值补偿过程。

    实际上,信息产品作为独立的商品形态出现,或者说信息产品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开始于17世纪20年代的英国,其标志是1624年英国“垄断法”颁布,建立起了专利制度。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以人为的立法手段,来补强信息产品较弱的排除性条件。版权和著作权制度的建立,也具有这个意义。现代出版业乃至所有直接销售信息产品的产业都是在版权的保护之下,借助于信息产品复制技术和信息产品介质本身的屏障,来完成其产品的商品化的。

    信息作为产品还有许多社会特性。

    信息成为商品之后,不同的信息其资源补偿形式也不尽相同。

    用政治学和社会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