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突围:主流化中国2006 > 中国制造的“天花板”(2)

中国制造的“天花板”(2)(2/2)

,运输车间的43名铲车工人联合罢工,他们拒绝格兰仕每月1 600元的工资标准,格兰仕随后将工资调整到2 300元,一个月后降回1 900元,“劳动力成本正在不可避免地上升。”俞尧昌说。

    在他看来,珠三角的“民工荒”对格兰仕影响并不明显,员工的流失率维持在10%左右,而在工人看来“每天都有人在走”。政府提高农业补贴和粮食价格的举措也使务农变得更有吸引力了。2004年以来农村收入增长10.6%,而城市生活成本增长约3.6%,“稻谷的价格从六毛二涨到了六毛八,如果再涨下去我就打算回家了。”44岁的重庆籍工人任文光说。

    事实上,格兰仕已经开始感受到熟练工人短缺的窘境。即将投产的中山空调基地,仅总装线的员工人数就要从现有的1 200名增加到6 000名上下,“我们需要更多的有制冷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人。”空调车间副主任陈国强说。除此之外,格兰仕目前关键性的岗位缺少2 000人左右。

    “熟练工人越来越少,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微弱。”赵为民说。格兰仕不得不提高员工福利来留人:比如免费夜宵并提供小病的免费取药,同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低成本培训熟练工人,但效果还不显著,工人通常在格兰仕工作的时间基本上3年左右。而来自对手的挖角更为凶猛,有的工人甚至还穿着格兰仕的厂服就在美的流水线上干活了。

    虽然格兰仕响当当地喊出了“为跨国公司做50年苦力”,但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可能长期维持在低水平,技术工人的熟练程度跟劳动力的成本正相关;另一方面,当格兰仕固有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时,它需要从低成本模式向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模式转换时,“这种痛苦不亚于中国的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北京新华信管理咨询顾问公司董事长赵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