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花旗中国迷雾(1)(2/2)

抢得的建行项目丢掉了。

    没有人知道这一事件中任克英的继任者孙玮所承受的内心压力。尽管普林斯一个多月内两度飞抵北京试图挽救这一交易,花旗最后仍只能看着建行与其竞争对手美洲银行亲密握手,而此前花旗环球金融的员工已经为了这一项目辛苦工作了15个月。建行海外上市融资额高达50亿美元——按业内通行的3%~7%的佣金标准,承销佣金将超过1.5亿美元,花旗至少丧失了8 700万美元的收入。与建行合作的破裂还将直接影响到花旗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而花旗和建行合作的基础是,花旗以10亿美元购买建行5%的股权,从而也获得建行承销商的身份。这一合作消息的传出是在2004年1月,当时很多投行为之扼腕。在此前的一番激烈争夺中,摩根大通甚至专门请来了中国人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助阵。

    但是任克英走之后,花旗开始屡屡被排除在建行IPO会议之外。知情者的说法是花旗对于投资建行的暧昧不明的态度伤害了彼此的合作。2005年4月间,建行董事长郭树清的态度已经非常开放和明朗,他向员工表示,建行正在和多家战略投资者谈判,亦对外表明态度:如果投资人的投资足够大,建行也许会向战略投资者提供执行副总裁的职位。6月,建行火箭般地选定新的战略投资者,花旗正式出局。

    “这是任克英时代留给花旗的‘遗产’。”一位花旗内部人士如此评价此事,建行项目上,花旗之所以陷入被动,是因为此前任克英策划以投资换IPO项目的方案是其个人所为,任克英没有跟总部通报沟通,没得到高层的授权。所以开始谈判的时候,花旗当然是不想支付10亿美元的投资。而等到花旗集团知道这一方案的时候,即使想投资按程序走也来不及了。

    不过,另一位花旗了解内幕的人士反驳说这一版本太过简单,上10亿美元的投资显然不是任克英一人就能拍板,而任克英个人的承诺建行也不可能相信。在他看来,变化的主要原因仍是花旗自己在中国的策略摇摆不定,没有想清楚是否应该将自己的命运捆在建行一家银行上。

    不过,仍有人埋怨,可能因为这是任克英的单子,所以孙玮有意少插手,她去建行总部的次数太少了。据接近孙玮的人士称,建行大单丢掉之后,孙玮的工作多少有些危机公关的色彩,她不得不频繁与建行沟通,试图挽回花旗败局。“现在花旗和建行的关系没有此前的猜忌和误会了,但是花旗重返建行承销商的行列也无可能。”

    任何一个接任者,都会不可避免地被拿来与任克英比较。来花旗之前,孙玮任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业务主席,深得瑞士一波的CEO约翰·麦克的赏识。她曾在麦克的带领下把瑞士一波的中国投行业务从排名十七一度做到排名第二。上任8个月后,孙玮有一些项目在进行中,但是都不能马上作为业绩宣布。

    而任克英原来抢得的4个大单,除了丢掉建行以外,民生银行的H股发行也颇不顺利,聆讯之后一直没有路演,来自民生银行的说法是如果上市担心股价过低,因此不能与国内股东达成共识,现在负责上市业务的人士都休假去了,可能只能以私募收场了。

    孙玮在花旗中国担任的职务要高于原来任克英的职务,任克英当时任职花旗环球金融的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主管,孙玮则任花旗环球金融的中国区主席,和花旗环球中国CEO施瑞德平级。除了花旗投行业务以外,孙玮还负责花旗环球金融在华的QFII业务,而她也可以参与花旗中国战略决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