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花旗中国迷雾(1)(1/2)

    没有人怀疑这家全球最强大的金融机构对于中国市场的雄心,但就是在众目睽睽下,它却一再受挫,现在也许是其重思整个中国战略的时候了。

    上任两年多的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可能是花旗集团历史上前往中国次数最多的CEO了。如果说2004年他先后6次来到中国,还只是对其最重要的新兴市场进行工作视察的话,那么2005年上半年,他3次来到中国,就完全是为了挽狂澜于即倒:花旗银行丧失了注资建设银行的机会,同时还可能被对手抢走建行上市的承销权。

    但是在全球金融界视线聚焦的时刻,普林斯没能挽救回花旗与建行原本看起来几乎水到渠成的合作。

    很难揣测普林斯彼时的心情。2005年6月,其竞争对手——建行新的伙伴——美洲银行作为中国国有银行首家战略投资者亮相,而它的另一个竞争对手汇丰银行参股的交通银行正在以中国银行业海外第一股的角色全球路演,原汇丰银行中国区总裁叶迪奇此刻已坐在交行副总裁的大班椅上。

    事实上,花旗中国的郁闷不仅于此。相比之下,头号对手汇丰控股在很多领域都跑得更快,在参股银行、保险、基金等多家金融机构之后,汇丰已经成为在中国金融业投资最多的外资机构。而以全能银行闻名全球的花旗在中国的网点只有汇丰的一半,金融业投资则只持浦发银行4.62%的股份。被寄予厚望的花旗浦发卡也由于年费昂贵并没有激发公众的广泛兴趣,直到2005年6月,才推广到包括北京在内的10大城市。

    眼下也许正是花旗中国最饱受非议的时刻,自2004年6月以来,这家跨国金融巨头已经不得不两次大规模调整其中国区高层班底。新任花旗集团中国区CEO施瑞德(Richard Stanley)表示:“我们在诸多领域都进行了积极的拓展。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会考虑收购战略,但是要在恰当时候和恰当的地点,并要对包括中国消费者、中国企业和中国银行业在内的各个方面有利。”

    但麻烦在于,眼下整个花旗集团也在普林斯的主导下重新调整战略。“花旗最大的问题是花旗的定位出现了摇摆,花旗找不到自己的卖点了。以前,花旗是全息视角的金融超市,现在花旗的资产管理业务剥离给Legg Mason,保险业务卖给大都会人寿了,现在再说自己是金融超市就变味了,我们也不知道花旗是花旗银行还是花旗集团了。”花旗中国的一位高层充满感伤和困惑地说。花旗中国的新战略究竟何时出炉还是一个问号。

    几年前,曾有记者问花旗董事长桑迪·威尔(Sandy Wiell)对于花旗在中国业务发展速度的期望有多快,他的回答是:“未来5年,我期望的增长速度是我们中国区行长预期值的2倍。”

    一个假设:如果花旗没有开掉其前任中国投行领袖任克英,建行这个大单会拱手让人吗?

    被业界誉为投行奇女子的任克英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其高官亲属的特殊背景使其得以维系一个庞大的资源网络,而其个人坚定而极富进攻性的性格、不怕辛苦的工作态度,让她几乎凭借一已之力抢下了中国人寿、中国网通、中国建设银行以及民生银行4笔业内瞩目的大单。而任克英旋一离职,据Bloomberg提供数据显示,花旗集团在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的股票销售额排名就由2003年的第四名跌落至2004年的第八名。2005年以来,除了远在香港的亚洲区主席梁伯韬伸长手臂拿到中煤的单子以外,花旗几无可陈之处,反而还把任克英当年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