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与高手下棋(2)(2/2)

,他就扛起了一个责任,这就是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非常可乐”是宗庆后在发展中迈出的新的一步。

    中华民族是有着坚强民族意志的民族。外国人能做的东西,中国人同样能做。像“两弹”、每秒运算十亿次的计算机等等,中国人同样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难道一瓶可乐中国人都做不好?'民族精神无用论'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态度,不足取。娃哈哈非常可乐向世界第一品牌挑战,就是要唤起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国的民族饮料工业争光。

    这就是宗庆后推出非常可乐的根本动力之所在。

    但宗庆后此举仅仅是为了“民族气节”吗?

    1999年6月,在非常可乐推出一年之后,宗庆后做客北大。在北大讲坛上,关于非常可乐,宗庆后被问及最多的正是“民族牌”的问题。

    宗庆后似乎不太愿意扮演民族主义者的角色,他几番强调,和洋可乐竞争并不以把洋可乐赶出中国为目标,而只想证明,中国人也能生产出可乐。

    宗庆后很清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非常可乐真正赶上和超过洋可乐,还是个不大不小的神话。

    打“民族牌”正是非常可乐和洋可乐竞争的最基本的策略,这种策略当时已经被一些人批评了整整一年。

    很显然,这些人不愿意接受这个无论名称、包装还是口味都和洋可乐极其相似却偏偏称自己是地道国货的产品。

    况且,喝不喝国产饮料和振奋民族精神毕竟没有必然联系,至少在消费者那里必然是这样的联想。

    是不是打“民族牌”在娃哈哈内部也出现过反复。

    非常可乐刚面市时,娃哈哈以公司发言人的方式对媒体说,“因为刚打市场,我们提出‘中国自己的可乐’的口号,为引起大众的注意。不过‘民族牌’是不能当饭吃的,以后情况肯定会改变,我们会换别的诉求方式”。而在几年之后宗庆后为此事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定论:

    娃哈哈的发展一直以振兴民族品牌为己任,因此,我们一定要生产出国产可乐,这不仅仅是一种利润的诱惑,我认为也是希望借此焕发起民族工业与世界品牌竞争的勇气与信心。当然,效益也是根本的,若没有利润可取,企业当然也不会去盲目投资。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在技术、实力和市场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民族工业不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如果早20年,中国民族工业向可口可乐世界名牌挑战想都不敢想。

    有人说,非常可乐跟洋可乐叫板,是想树起民族工业的大旗。

    扛大旗倒也说不上,但中国的饮料界应该有自己的可乐。一方面,可乐是个大市场,对企业的发展是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确实希望能为民族工业争气,特别是前几年可乐侵入中国市场把我们民族饮料都挤垮了。这也是一种责任感。

    这里面的潜台词是,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娃哈哈在国内已成为老大,而娃哈哈要谋求发展,必须找到更强大的对手来对阵。张瑞敏在决定要“海尔走出去”时,他没有将海尔的第一个海外工厂放在东南亚或者东欧之类的地方,而是放在了美国。张瑞敏有一个著名的说法是:先难后易。这种与最强大的对手贴身肉搏的方式,迅速使企业的竞争能力提升上来。而张瑞敏的这一招棋与宗庆后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对手较量不能老找软的捏,而不与真正的对手放手一搏,企业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才是最高的境界,员工也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国际化竞争。

    所以说“民族牌”是宗庆后决策非常可乐、寻找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一个情感纽带,而其背后真正的意图,是通过与真正的、最大的对手的竞争,把自己的实力提升到与对手处于同一个层次上。

    娃哈哈挑战可口可乐说明,高水平的竞争才有可能造就中国的世界品牌。

    纵观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娃哈哈非常可乐的出现,是竞争的必然产物。

    可口可乐是世界饮料企业的标志性企业。在使中国饮料工业生产格局由众多分散的、低效的小工厂生产质量不稳定的产品,变为集中由大型现代化工厂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这个变化过程中,可口可乐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