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迈向亚洲(2)(1/2)

    在1999年1月及2月时,同时有戴姆勒-克莱斯勒和我们在竞争。要是戴姆勒-克莱斯勒真的对这项交易感兴趣,我们就不必抱太大的希望,因为日产显然比较中意他们。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刚刚才合并运作,新闻界运用了许多篇幅来报导,他们普遍赞扬这是一项了不起的策略,即将造成全球汽车工业版图的重新洗牌。合并后的戴姆勒-克莱斯勒旗下拥有许多品牌,国际化程度非常深,资金又充裕,且没有人能忽视奔驰车在日本的影响力。这一切都让我们更清楚自己是处于劣势的挑战者。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和我们之间,很明显可以感受到,只要前者有意愿,他们得到日产的机会绝对要比我们大得多。这是我们共同的感受。

    但是我们撑下来了,因为双方企业都感受到彼此的互补性。和日产方面的接触,已经好到足以让我们觉得值得继续留在这场竞赛当中。

    然而在1999年3月10日,约翰·施伦普于一个月内第四度亲自造访东京,为的是亲口告知义一及日产其他董事,戴姆勒-克莱斯勒决定放弃该结盟方案。在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所有理监事当中,德方成员自施伦普以降均倾向把握此一难得的机会,不过美方成员则表现得十分不以为然。“他们害怕日产先前的债务将由戴姆勒-克莱斯勒来承受,并且影响到他们的股票选择权。”稍后一位德意志银行的证券经纪人如此分析道(德意志银行是该德美合资企业集团的重要股东之一)。一件小小的原因,却成就日后许多大事。

    1999年3月初时,我正在日内瓦参加汽车大展,有一位雷诺的同事急忙跑到会场里找我,并告诉我:“刚刚得到的消息,戴姆勒-克莱斯勒退出了。”霎时,我胃中一阵翻腾。随后,我们惊觉只剩下我们在这场竞赛中,这原本即是可能发生的事,只是没想到竟会来得这么突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想,但我认为其他人应该也是这样想的,我花了好一段时间厘清这件事情。事情在三周之后总算有了结果。在突然放弃之前,戴姆勒-克莱斯勒完全没有要退出的迹象。我们之前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因此其实并未做好心理准备,况且我们原本认为最后能够胜出的机会实在非常小。从三月初起到签订结盟契约之间,我们必须调适好心理,以面对未来局势的变化。在此之前,该事件在雷诺内部并未激起太大的反应;有不少人参与了这项计划,但是他们对于能否成功却不抱太大的希望,在和沃尔沃合并失败及从美国撤退以后,公司实在不想再失望一次。

    日产的领导阶层很有智能,或者应该说很有远见,所以才会保留两个候选人。即使整件交易似乎比较倾向斯图加特时,他们也从未间断和碧蓝谷之间的对话。而戈恩虽未曾直接参与雷诺与日产的磋商,但他依然两度插手影响了这项结盟计划。

    当我看到事情正在开始有所进展时,便对路易·施维茨自告奋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