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5章 用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9)(2/2)

时也卷入其中,但利伯总能很快冷静下来,力排众议,继续支持欧文斯。利伯还为欧文斯破天荒地拨出400万美元,作为他20年期间的实验费用。

    欧文斯在利伯的支持下,改善了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发展了一套由炉中抽取板形玻璃的设备。1917年,利伯和欧文斯及其他合伙人,在查尔斯顿兴建了一家全自动化的工厂——从输入原料到由自退火炉内不断输出待割切的玻璃板。

    如果没有欧文斯的天才的发明创造,利伯成不了一位杰出的企业家,而没有利伯的识才、容才和用才,欧文斯也成不了发明家。利伯和欧文斯的合作,是企业家与发明家合作的成功典范。

    海尔:英雄不问出处

    海尔集团是迄今惟一被搬上哈佛大学讲坛加以探讨的中国企业。这家十多年前亏损一百多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一跃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领军角色的企业,其成功与良好的用人机制密切相关。

    海尔集团的用人实践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海尔的一位中年师傅曾获得国家专利和省、部级奖励,经自己的努力成为优秀员工后不久,由于一时疏忽,没将出口与内销冰箱的“跟单号”分开,致使冰箱重号而造成质量事故。于是,他被取消了优秀员工的称号。后来,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又发明了一项“发泡注料嘴”和一种新型焊枪,获国家专利,才又恢复为优秀员工。

    海尔的一位农民合同制工人,在海尔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刻苦钻研技术,合理化建议一件接一件,改革措施一个连一个,自己也由一般员工提升为班长。后来,他又为企业降耗34万多元,由班长晋升为车间主任。

    这些事例都是海尔集团提出并实施的用人机制——“斜坡球体人才发展论”和“变相马为赛马”的具体体现。海尔集团一直认为,每一个人恰似在斜坡上上行的球体,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规模越大,这个斜坡的角度越大。

    在海尔领导集体看来,企业并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将每一个人所具备的最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把每个人的最为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海尔人“变相马为赛马”,并且在全体员工高度认同的情况下,不断实践、提高。这是一个立足于市场经济竞争的人才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