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8篇 九变(4)(2/2)

衣服,以身上的刀疤自我夸耀。这种性格,注定恃勇轻敌,最终导致败亡。

    后金与明廷的萨尔浒大战,杜松担任主力前锋。主帅原本给他三万兵力进攻后金,杜松却恃勇冒进,留下二万兵力留守自己的大本营萨尔浒,自己亲率一万兵力进攻后金。在渡河攻击中,又因水急不能行船,让士卒骑马渡河,淹死了不少人马,兵力因而大损。后金主帅努尔哈赤见机不可失,亲领重兵攻打萨尔浒,另外分兵一万五千迎击杜松。后金军素来悍勇,战力远在明军之上,现在又以强打弱,以众击寡。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后金大获全胜。杜松战死,萨尔浒陷落,为明廷的覆亡,敲响了第一记丧钟。

    必生,可虏也。

    怕死不敢死战的将领,很容易被俘虏。

    怕死的就不敢死战,不敢死战,就是没有战力,不能把部队战力发挥到高点的将领,自然只有被俘虏的分了。

    东晋与南宋之交的桓玄,就是这种货色。

    贪生怕死桓玄被虏

    东晋末年,皇权跌落至谷底;桓玄趁机揽夺国政,威逼皇权;他心中念兹在兹的,就是篡位当皇帝;又怕自己威望不够,便装模作样,放风声要北伐;暗地里又命人造一艘轻便快速的大船,船上装满了财宝。有人问他既然打算北伐,为什么不布署军事,却忙着造船?他倒是很诚实:

    “兵凶战危,万一有什么意外,撤退较方便!”

    还没打,就先算计怎么逃,这就是桓玄的性格。

    最后,桓玄终于篡位当了皇帝,大将刘裕看不下去了,举兵讨伐桓玄。刘裕素来以悍勇无惧闻名天下;桓玄很怕刘裕,听到刘裕来攻,吓得吃不下,睡不着。事实上,桓玄的兵众远在刘裕之上,但几度交战,桓玄总是大败;到最后,连基本斗志也没有了,干脆展开大逃亡。主帅贪生怕死,将领当然不愿意陪死,士卒更不肯等死;桓玄一路逃,部属一路散,到最后身边只剩下极少数几个亲信,终于还是被刘裕斩杀。

    忿速,可侮也。

    容易生气的将领,就容易受到羞辱而败亡。

    好将领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性格沉稳镇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否则,面对来犯的敌军就心烦意乱。对手一叫阵,就情绪反应;对手一叫嚣,就摩拳擦掌;如何领军作战?更重要的是,不能让敌人的诡道所欺,更不能凭情绪打仗;一旦情绪升高,就会自乱阵脚;阵脚一乱,离败亡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