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1节 化口号为行动(1/2)

    化口号为行动

    首先,企业文化的传达,绝不能单靠一个人或几次精神讲话就可以做到,而是要靠各个层级紧密相系,薪火相传。

    我相信,即使再强势的老板,顶多也只能影响一百个人,如果公司规模上千人,就需要很多人不断向下影响。因此,部门主管对文化认同的深度就相当重要,认同越深,共识越强,才越能在日常沟通、工作、面对挑战,甚至是下班后,自然而然地带动同仁融入企业文化当中。

    其次,企业文化绝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必须亲身力行。

    例如谈“不留一手的师傅”,光说不做,大家不免还是藏私。早期,宏碁的员工都称呼他们的主管为“师傅”,主管听到部属如此尊敬与亲切的称呼,很难不倾囊相授。后来规模逐渐扩大,我们便将此文化纳入升迁制度,任何主管的升迁都得看他培养了多少部属,看他升迁之后有没有足以胜任的接班人来决定,以此这个企业文化才能生根、茁壮。

    企业文化不仅要落实到制度上,还要更进一步贯彻到决策当中。

    宏碁有个“平民文化”(早期称为“穷小子文化”,因同仁不喜欢而修改),因为任何社会当中,平民毕竟比贵族多太多。而宏碁要竞争的对象,是美国与日本的电脑业贵族,因此,我们要与全世界的平民共同携手,一起打这场战争。我们要诉求的客户是平民,员工是平民,也希望投资人是一般大众。否则,不管是比背景还是资金,宏碁永远只能跟在贵族后面。因此,宏碁的任何决策就必须与平民文化相吻合。

    1995年,当宏碁计划发展一个结合电脑与视听家电的新产品时,一位同仁告诉我,他认识一群制作高级音响的专家,可以做出价值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产品,必定可以吸引“发烧友”(音响玩家)的光顾,宏碁也可从中得到厚利。但我告诉他,这不是宏碁精神,宏碁不走贵族路线,但如果这个技术可以将高品质的音响批量生产,降低售价,嘉惠一般大众,就值得宏碁去发展,否则完全不予考虑。后来,这个部门开发出平价路线的“激光视盘机”,就符合了“平民文化”的定位。

    假若企业文化不能贯彻到决策过程中,公司的发展必然与企业文化精神渐行渐远,这样的企业最终会蒙上“伪善”的阴影。

    第三,企业文化的口号,要随执行情况的发展做必要的调整。

    早期,宏碁有个“马拉松精神”,但是同仁认为,这个词句颇让人有达成目标遥遥无期、无法稍作休息充电的压力,不合乎现代化生活的品质,于是我便将它修改为“接力式马拉松”,期许同仁“在岗位上全力冲刺,交棒时圆满完成任务,使公司永续经营”。

    也就是说,经营者要主导一个文化的形成,不能只是把口号宣传出去,不去追踪考核,也不去了解文化和组织的互动与大环境变迁。要落实企业文化,必须要能敏锐地察觉变动,并随时修正或加强,因为有太多情况会让经营者失去控制。

    宏碁就曾面临企业文化几乎失控的危机,虽然我们一直如此细心地培养企业文化。

    重拾企业文化

    在1989年前后,宏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文化也因而发生松动。

    原因之一是公司股票上市后,正逢台湾股市狂飙,部分同仁的价值观开始有些改变;另一方面,在快速扩张的需求下,宏碁不得不引进较多的空降部队,但他们接受宏碁文化的熏陶毕竟不深,然而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主管,因为急需人才,又做了过多的承诺,使他们不是因想“自讨苦吃”而上门,而是接受诱惑而来。

    不仅空降的主管如此,一般新进同仁也多半抱着很高的期待进入宏碁。然而,我们无法同时满足这么多人过高的期待,加上当时公司绩效不佳,决策缓慢,内部抱怨增多,拼劲也不如往昔。

    例如,当时一些同仁在经手采购事宜时,不再像过去那般严守品质与成本兼顾的原则,只是告诉供货商:“要最好的。”有些同仁因为介入股票或其他事业的投资而分心,无形之中,“平民文化”已经变质。

    当我警觉到员工士气与向心力开始转变时,就立刻采取行动找回流失的核心价值。

    当时,我们提出“群龙计划”,展开培养一百个总经理的长期人才策略,加强高层决策者融入企业文化的向心力,并展开企业改造行动(详见第六章),宣示分权管理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