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皇权悲剧 >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2/2)

和珅)统率百僚,管理庶务,许多中国人私下称之为‘二皇帝’。”

    这种现象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称为“和珅现象”。那么,和珅为什么能够飞速跃上政治舞台,并得到乾隆的专宠?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谜”!

    和珅(1750~1799年),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对于和珅来说,乾隆四十年(1775年)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此前,和珅名不见经传,大家都不知他是何许人也。此后,和珅一炮走红,直蹿九霄,而且这颗新星从此照耀着苍穹,终乾隆一朝而不曾消殒。

    最让人不解的是,和珅一受到乾隆的赏识,就像坐上了“直升飞机”,一个劲往上蹿:乾隆四十年(1775年),升任乾清宫御前侍卫兼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次年正月,和珅出任户部右侍郎;三月,升任军机大臣;四月,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二月,兼任步军统领(即“九门提督”,相当于京师卫戍司令),跻身于一品大员的行列,成为乾隆的“贴心人”。在此之前,和珅还只是一个三等侍卫、五品官,不过一年时间,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员,一跃成为显赫的一品朝臣,成了乾隆眼前的“大红人”。

    在升官的速度上,和珅虽然不是皇亲国戚,却超过了乾隆的小舅子傅恒:从一个侍卫到进入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处,傅恒花了5年时间,而和珅与乾隆结识才1年,就进了军机处。

    和珅之所以能在官场骤起,得宠高升,到底有什么秘诀?世人众说纷纭!说起来,和珅可以称得上一位“投机钻营大师”,他钻营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善于揣摩乾隆的心思。身为堂堂的军机大臣、一品大员,他在乾隆面前总是低三下四,“言不称臣,必曰奴才,随旨使令,殆同皂隶”。

    俗话说得好,“龙眼无恩”!在皇权**体制下,要想成为乾隆肚子里的一条“蛔虫”,可不容易,和珅却做到了。从前文提到的云贵总督李侍尧一案,我们就可以见识和珅“这一手”的厉害。当时,和珅体念“天心”,虽然李侍尧贪污罪行昭昭,但他力主从轻发落。结果,和珅这一宝“押”得很准,深契圣意,先后升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镶蓝旗都统。

    嘉庆元年(1796年)初,乾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但是,在退居“太上皇”后,乾隆依然坚持“传位不传权”的方针,死死把持着最高权力,嘉庆顶多只是一个“实习皇帝”。

    不过,乾隆尽管贪念最高权力,但岁月不饶人,他毕竟老了,记忆力也开始衰退,经常是“昨日之事,今日辄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大概是得了“老年健忘症”。平时,他说话含含糊糊,如同“天语”,就连嘉庆也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环顾左右,只有和珅才能听懂这种“天语”,和珅也就成了太上皇面前“不可或缺”的“高级翻译”。于是,和珅俨然成为太上皇的“化身”,或者说,在太上皇头脑不清醒时,和珅就是太上皇。

    所以,在乾隆的眼里,和珅可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嘉庆二年(1797年)八月,阿桂病死,乾隆就命和珅继任首席军机大臣,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至此,和珅终于爬上了自己仕途的巅峰,位极人臣。

    可是,和珅虽然精明,可以把乾隆“哄得团团转”,但他却忘记了一条古语——“一朝天子一朝臣”,竟然得罪了眼下虽然没有多少实权,但迟早要掌握帝国最高权力的嘉庆帝颙琰。

    原来,在当皇子时,颙琰有好几位老师,其中朱珪对他的影响最大,也最深,他对朱珪也最为敬重。颙琰即位后,朱珪正在遥远的南方担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一听到嘉庆即位的消息,他非常高兴,急忙把自己编撰的诗册送呈嘉庆“御览”。不久,乾隆准备将朱珪召回京师,担任内阁大学士,辅佐儿子嘉庆。嘉庆知道后,非常高兴,急忙写了一首诗,派人送给恩师,表示祝贺之意。

    不知怎地,这首诗竟然落到了和珅的手里。和珅看后,非常妒忌,担心朱珪一旦受到重用,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就立即跑到太上皇那里“告密”,挑拨离间,说这是嘉庆帝“欲市恩于师傅”。乾隆虽然把皇位让了出去,但他还想独揽朝纲,尤其不愿意见到儿子向恩师卖好之类的事情发生,所以他很不痛快,便咨询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董诰的意见。董诰担心这事会牵连到嘉庆,急忙叩头奏道:“圣主无过言!”乾隆这才冷静了一些,思虑了许久,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就告诉董诰:“汝大臣,善为朕辅导之(指嘉庆帝)!”

    不过,乾隆虽然放了嘉庆一马,却把气都撒到了朱珪的身上。那朱珪正在广州翘首期盼来自京师的佳音,不料突然接到一道上谕,给了他“当头一棒”:

    “前因大学士缺出,朱珪科分较深,学问素优,人亦端谨,是以降旨令其来京,原欲将伊补授大学士。乃节据魁伦奏到,粤东艇匪驶至闽浙洋面肆劫,是朱珪于署理总督任内不能认真缉捕,咎实难辞。本当治以应得之罪,姑念其操守尚好,前任安徽巡抚办理尚无贻误,兹特加恩,仍令补安徽巡抚。”

    朱珪的好梦眼看就要成真,却被和珅给横插一杠,美梦破碎了不说,还弄得“鸡飞蛋打”,从两广总督的高位上跌落下来。作为臣子,朱珪又有什么办法?也只能将懊恼吞进肚子里!可是,对嘉庆来说,这真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眼看着恩师被贬,自己却无能为力,所以他对和珅当然是恨之入骨!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突然殡天!现在,在大清国里,是嘉庆说了算了!第二天和珅就倒霉了,被革职拿问。几天后,和珅被指控犯下二十大罪,被迫自尽。

    经查抄,“贪污之王”和珅的财产真是多得惊人,玉器珠宝、西洋奇器多得数不胜数。在查抄时,把他的全部财产编列为109号,其中已估价的26号就价值白银23389万两;照此推算,未估价的83号,又有8亿多两,合计达11亿多两。当时,朝廷每年的国库收入不过7000万两,和珅的家产就抵得上国库16年的全部收入!在他死后,这些财富全部没入皇宫,所以民间就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

    对于“和珅现象”,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乾隆的身边会出现和珅这么一个“小丑”式的人物?其实,和珅与乾隆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正是乾隆的宠信和纵容,和珅才有机会揽权滥用,这对乾隆后期政局的败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就连《清史稿》的作者赵尔巽也认为:乾隆晚年,“大臣(指和珅)恃宠乱政,民迫于饥寒,卒成祸乱”。

    在《康乾盛世历史报告》中,郭成康教授认为:在康雍乾盛世,存在着三个严重的隐患——人口、物价和皇权的过度膨胀,尤其是后者造成的极端**,“恐怕对康雍乾时代国势转衰更有其直接的促进作用,对十九世纪我们国家彻底败落的影响也更为深远”,因此是“最大的隐患”!

    总之,和珅现象是极端**的皇权国家体制的产物。和珅之所以能够“恃宠乱政”,关键是因为他得到了乾隆的宠信!所以,和珅的“靠山”——乾隆一死,他马上就倒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