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式王朝 > 6、隋炀帝的理想与现实矛盾

6、隋炀帝的理想与现实矛盾(2/2)

河的功劳同大禹治水相提并论。

    在建工方面,隋炀帝还做了不少大项目。如掘长堑,置关防,修驰道,筑长城等大型工程。隋炀帝是个皇宫圈不住的人,他接受南朝灭亡的教训曾经对给事郎蔡征言道:“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东诸帝多傅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此何理也?”对曰:“此其所以不能长世。”因此他几乎每年出巡。有一次,他从陆路到北方去巡视,征发了河北十几个郡的民工,开凿太行山,铺一条巡行的道路;为了保护他巡行的安全,又征发了一百多万人修筑长城,限期二十天筑成。这样,他才在五十万将士的护卫下,在北方边境上巡行了一转。北方没有现成的宫殿,好在隋炀帝身边的宇文恺是个巧匠,专门为他造了一个活动宫殿,叫做“观风行殿”。这种行殿上面可以容纳侍卫几百人,使用的时候装起来,不用的时候可以拆卸装运;下面装着轮子,可以随意转动。这在当时可算是一种发明,可惜只是供隋炀帝一个人享乐罢了。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武力是彰显实力的表现,也是最刺激的事情。对于一个好大喜功的帝王来说,战争是最令他兴奋的事情。隋炀帝为了炫耀武功,尽显帝国风范,先后发动了三次对高丽的战争。正是这三次用兵,加速了大隋的灭亡。

    对杨广来说,高丽必须像突厥、高昌、吐谷浑等部落一样臣服于隋并经常遣使入贡,二者关系方可和平、稳定。根据《隋书》和《三国史记》记载,高丽入朝的情况为:开皇元年一次;二年两次;三年多达三次;四年一次。又据《资治通鉴》载,开皇四年之后,高丽只是在开皇十一、十二、十七年三次遣使入隋,其余时间皆不见记载。隋炀帝曾在启民可汗帐内对高丽使者言道:“归语尔王,当早来朝见。不然者,吾与启民巡彼土矣。”高丽的“不臣”,既威胁到了隋的主子地位,也鼓励了其他小国对隋“不忠”,成为杨广的隐忧。征伐高丽,既可达到臣服高丽的目的,又可以威慑诸国,以保边疆无事。无怪乎在第一次攻打高丽之时炀帝“引(突厥)曷萨那可汗及高昌王伯雅观战处以慑惮之”。

    第一次出征是在612年春,四方兵众共一百一十三万三千人聚集涿郡,分左右各十二军,由宇文述等率领,经辽东进入高丽,而炀帝就亲往辽东督师。水路方面,来护儿率江淮水师,由山东渡海先行登陆,至平壤郊外,因遭高丽伏兵突袭,败退。陆路方面,三十万隋军渡鸭绿江,高丽兵佯败退,大军追至平壤城下,被围击。隋军大溃,仅二千七百人退还辽东。

    613年春,隋军第二次出征高丽,炀帝亦亲至辽东前线督师。战事互有胜负,杨玄感趁隋军征高丽,乘机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反叛,并攻东都,炀帝大惊,急引军还。

    614年春,炀帝又亲至涿郡,督师第三次出征高丽。来护儿率水军直趋平壤,高丽王元乞降。由于连年战争,双方均损失惨重,加上隋朝内部发生农民起事,几遍全国,炀帝只得从辽东罢兵而归。出征高丽耗时四年,所花之人力、物力极巨,代价极大,隋王朝的国力也从此转向衰落。

    东征高丽的失败,既有军事原因,也有杨广个人的原因。隋朝百万大军分成24军,日发一军,相去40里,首尾相继,长达960里,漫山遍野式地杀向辽东,这极不合理。而且,大军远征,利在速战和野战,隋兵部尚书段文振就曾向炀帝指明了这一点,但隋炀帝的诸般部署却都反其道而行之。在出兵之前,炀帝下令:“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致使前线指挥失措,屡遭不利。隋炀帝满心以为高丽必定屈服于隋军的威压,因而对可能发生的战事,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反倒限制军队的行动,一心等待高丽来投降,甚至招引各国首领一同观战。而隋炀帝第三次征伐高丽,便仅仅因高丽主动请降,并送回叛臣斛斯政,让炀帝面子上过得去了而结束。

    有后人如此评价隋炀帝,甚为中用:“虽有荒外之功,无救域内之败,穷兵黩武,滥赐横赏,最终把国家给败得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