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出版序(2/2)

律,所有的那些日月星辰、阴阳四时等现象的出现,都是随自然规律的运行而产生的正常现象。

    荀子还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的观点,把天与人相分离,指明两者并无任何关联。如果人们加强生产,节约开支,即使天有再大的能耐也不能使人贫穷;如果荒废了农业生产,而又奢侈浪费,天也无法使人富裕。不仅人的祸福吉凶与天无关,而且社会的治乱、国家的兴废,也同样与天无关。荀子这种天人分离论,是第一次从理论基础上把人与神、自然与社会区分开来,是对天命迷信的最有力批判,而在人性论方面,针对孟子的“性善”论,他所提出的“性恶”论,目的在于强调后天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他强调,人应当以主观的努力,去改造自己的自然本性,而非放任自己的本性,为所欲为。而荀子也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长期从事教英育才的工作,直到晚年也未曾停止教学生涯,因此形成了较为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

    在他看来,儒家经典著作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为社会效力的圣人、君子,是教学的根本目的。除了书本知识以外,良师益友的言传身教也是不容忽视的。既有书本知识,又注重师法之教化,这还不够,还要追求纯粹之美的境界。他要求人们对学问的爱好,就像眼睛爱看各种色彩,耳朵爱听各种美声,嘴巴爱吃各种美味那般,坚定不移,这就叫做“德操”。是荀子对君子之学的最高要求,也是荀子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荀子认为,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要专心一意,持之以恒。“解蔽”是荀子的认识论,也是荀子的治学方法,他以“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劝学》)等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要专心一意,持之以恒,他的教育理论和主张,深刻精辟,又浅显易懂,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教你看懂”中国古典名著系列,希望能为读者开启一条通往中国文学之路的捷径,以浅显的文字、活泼的导引、有趣的注释与生动的补充说明,跳脱枯燥乏味的学究式说理,重新编撰成可以轻松阅读的作品。能看懂古人的文字,就能领略他们的思想脉络,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状态,找出可以学习借鉴的智慧精华。因为了解、欣赏,而能借鉴学习;因为借鉴学习,而能延伸应用;因为应用,才能承前启后,激发创作的种子。

    文学的魅力不应该受限于时代、语言、国界的束缚,而文体的表达方式,也不应该只能有一种诠释方法。就像我们想读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可以借助翻译来读懂它的道理一样,中国许多优美的经典文学创作,也不应该受限于文言文的隔阂,而让现代的读者望之生畏。中国古典作品的浩瀚精彩,博大精深,如果能找到更多元的入门通道,那么成千上万的精彩创作,将会是人人都喜欢阅读的最佳读物。

    高谈文化总编辑许丽雯先秦诸子哲学的集大成者

    中国史上第一次的思想大解放与学术大繁荣时期,首推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百家争鸣、光辉灿烂的时代。战国时代位于齐国都城的稷下学宫,就是古代中国人才荟萃、百家争鸣的学术场所;而荀子,正是长期活跃于稷下学宫的杰出思想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