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裸女 > 第三章 眉毛

第三章 眉毛(2/2)

的眉毛却向上扬起。这不是一个特别流行的表情动作,很多人都发现要做这样一个表情是非常困难的。

    就如同这个动作本身一样,通过这个动作所传达的信息也是拥有两面性的。半边脸看上去很有攻击性,而另外半边则是一副害怕的神情。出于某种原因,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情在成年男子的脸上相对多见,却绝少出现在成年女性的脸上。眉毛斜飞所表达的情绪通常是怀疑,向上扬起的眉毛与瞪大的眼睛,它们的位置关系就如同写在人们脸上的一个大大的问号。

    挤眉毛

    两条眉毛在扬起的同时也相互贴近。与上一个动作一样,这个动作也是一个复合动作,包含着两个要素。眉毛向内移动的过程其实是通过眉毛低垂来实现的,它使得眉毛之间的距离变得狭窄,并在印堂处产生纵向的皱纹;眉毛向上移动的过程当然是通过扬眉毛来实现的,整个前额因此出现了长长的抬头纹。也就是说,挤眉毛这个动作会导致两种不同类型的皱纹同时出现。

    挤眉毛的动作是极度焦虑或者极度忧伤的外在表现,它同时也能够在慢性病患者的脸上被观察到,记住,急性病患者的情形就全然不同了。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脸部的收缩,导致患者眉毛压低并且紧紧皱在一起,而那些令人郁闷的慢性疼痛则更容易造成挤眉毛的动作。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在去除头疼的药物所做的广告当中,挤眉毛的动作完全是头疼患者的标志性动作。

    就这个动作的最初起源,专家估计是眉毛接到了大脑的双重指令,要求它们对疼痛做出自然反应。其中一条指令的内容是“扬起眉毛”,而另一条指令的内容则是“压低眉毛”。于是不同的肌肉组织就开始照着指令行事,朝着完全南辕北辙的方向使上了劲,由于相互之间造成了牵制作用,第一组指令的效果只是让眉毛略微抬高了一些,而接到第二组指令的肌肉尽管努力想把眉毛压低并且合拢,最终却只能让它们彼此靠近了一点点。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不是说在所有的情况下都会如此——眉毛的内侧会比外侧抬升得更高一些,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痛苦的八字眉”。这种夸张的表情常常挂在那些过于忧虑的人们脸上,似乎他们在经历眼前的痛苦的时候,还联想到了更多的苦难。如果一位没有经历过太多悲惨事件的女性异想天开,想要让自己摆出“痛苦的八字眉”,她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她感觉到自己的面部肌肉已经在照着正确的流程展开运动,但还是无法完成既定的任务。所以,理论上讲,要判断一个女人在过去的岁月中有多么不幸,只要看看她是否能摆出“痛苦的八字眉”,以及她完成这个造型时的难易程度了,越是苦大仇深的女性,做这个动作就越容易。

    眉毛挑动

    眉毛在很短的时间内先是扬起,然后又回落到平常的位置。这个短促的挑动眉毛的动作是人类表示欢迎的一种非常重要又很通用的动作。不仅欧洲人喜欢做这个动作,远在巴里、新几内亚、亚马逊河流域的人们,以及很多距离欧洲非常遥远、完全不受欧洲文化影响的地区的人们同样喜欢做这个动作。所有人在做这个动作时的含义都是相同的,它是当其他人出现时,用来表示认出了对方的一个友好的信号。

    眉毛挑动通常发生在两个人相遇的开始阶段,发生在离对方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在它之后,才会发生诸如握手、亲吻、拥抱等等近距离表示友好的举动。它很可能伴随着点头、微笑等等动作,当然也有可能是独立发生的。

    很显然,最初这个动作应该是一个历时短暂的、表示惊讶的扬眉毛的动作,如果伴以微笑,那就说明遇到的是一次令人愉快的意外。这个动作往往非常短暂,通常都不超过半秒,也就是说意外的情绪很快就被压倒了,接下来占据了整个场景的是友好的微笑。

    像我们以前早就提到过的,扬眉毛的动作包含着害怕的因素,所以说,这样一个动作居然会在朋友之间的友好相聚时发生作用,确实会显得有些古怪。但每一次相遇,无论气氛多么友善,总会牵扯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我们无法确知其他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也不知道自从上次相见之后,他们有了怎样的改变,这就不可避免地为这次相遇增添了一些小小的、潜在的恐惧因素。

    除了作为一个表示欢迎的信号,眉毛的挑动还经常在人们的谈话过程中出现,目的是在适当时刻起到强调的作用。每次当一个词重读,眉毛可能就会挑动一次,绝大多数人都是偶然使用这一动作,但对于某些人,这个动作的使用可能会变得极其频繁和过于夸张。在日常的交谈当中几乎可以说,挑动眉毛就等于告诉对方,“我现在所说的,都是重点所在”。

    眉毛耸动

    眉毛扬起来之后,有一个短暂的停顿,随后才又回到正常的位置上。正是那个短暂的、在高处的停顿,让眉毛耸动这个动作与眉毛挑动区别开来。

    眉毛耸动往往只是一个复杂动作当中的一部分,在它发生时,往往也伴随着嘴、头、肩膀、胳膊或者手的特殊动作。这个复杂“演出”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是独立出现的,也可能是两、三种因素合并发生。眉毛耸动的动作通常是与撇嘴的动作(嘴角快速地、短暂地向下咧)结伴出现的,它们合并发生的可能性最大,而其他部位的特殊动作相比而言就不是特别常见,不过,眉毛耸动也可能不会伴有撇嘴的动作,而是独立发生的。

    与眉毛挑动不同,最典型的眉毛耸动的动作是与一个“哀伤的嘴”联系起来的,而不是一个快乐的嘴。这个动作因而被赋予了特别的意味,标志着一次令人不怎么愉快的意外,这也是该动作最常见的使用方式。例如,当两个人坐在一起时,出现了一个第三者在附近搞出了某些令人不舒服的动静,这两个人当中的一个很可能就会向同伴做出眉毛耸动的动作,以表达对这次意外的厌恶情绪。

    对有些人来说,耸动眉毛的动作也往往会在他们发表讲话的过程中出现。几乎我们每一个人,在发表生动活泼的讲话时都会伴有小的身体动作,来强调我们所说的内容。在每一个我们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我们都会做出一个相应的强调动作,大多数人会选择用手部或者用头部的运动了来标记自己讲话的重点,但也有一部分人喜欢用眉毛。在他们讲话的时候,每逢讲到重点,他们的眉毛就会耸动。采取这种方式的人,往往是生活中的“抱怨者”,他们总是会埋怨命运对他们是如此苛求,永远让自己生不逢时,当然了,并非所有在讲话时偏爱耸动眉毛的人都拥有这样的性格特征。

    现在让我们结束对眉毛动作的讨论,转而从解剖学的立场继续对眉毛的研究。人类的眉毛有着一个重要的性别差异:女性的眉毛比男性的眉毛要细,同时也不会像男性那样浓密。这个差异导致了很多形式的“改进”,许多女性的眉毛被人为地变得更细,好让它们的主人拥有更强的女性特征。

    这样的事情已经进行了很多个世纪了,人们使用的手段多种多样,比如用刀剃眉毛、用蜡封住毛根甚至直接拔掉眉毛。女人们在修饰眉毛的时候总会找出各种借口,最初人们说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抵御魔鬼的诱惑;后来她们声称修眉可以祛灾防病,特别是可以减少失明的可能;再后来她们才承认,修眉是为了强调女性的美丽。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女子修眉的潜在动力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她们的眉毛看上去更加女性化。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拔眉毛的巅峰时期出现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也就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那时的盛况据说是女人们“在每一个空的袋子里都会装着眉笔,有五种可爱的形状可以选择”。在用镊子把眉毛拔得很细之后,眉笔就会派上用场,女人们会用它涂抹剩下的那一道细细的眉毛,直到把它勾勒成美丽的弧线。

    对一部分喜欢修眉的人而言,使用镊子被看作过于粗暴的方式。因为在拔眉毛的过程中,镊子的金属尖端很容易就会碰断眉毛,那就意味着眉毛很快就能重新长出来。一个更受欢迎的方式是用线来去除多余的眉毛,眉毛会被一根细线绑住,然后被拔出来。这确保了眉毛的发根也被拔掉了,在亚洲以及中东地区,这个方法特别盛行。

    如果哪位女性觉得自己的眉毛在前额上生长的位置不合适,她当然可能会彻底把眉毛拔光,然后在她认为适合自己品位的地方画上两道“人造”的弧线。一旦采取了这样的步骤,新生成的眉毛就会总是出现在适当的地方,从而让她的脸上减少了瑕疵。十八世纪后期曾有这样的说法,“美妙弯曲的眉毛正体现着年轻处女的谦逊”,此话说得不错,因为人为画出的、弯弯的眉毛会让女性看起来更加天真、稚嫩,并且会让女性的眼睛看起来更精神。如果哪位女性的眉毛生得又低又平,她的面相会因此变得有几分险恶,难怪民间会把这样的女子形容为生就了两条“巫婆的眉毛”。

    至于女性们会把自己的眉毛修剪成什么形状,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修剪眉毛的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它既要合乎这个时代的流行趋势,同时又要与脸部的其他部分搭配得当。一位眉毛鉴赏家坚持认为,理想的眉毛形状应该是由三分之二的向上弯曲的弧线加上三分之一向下弯曲的弧线,当然这也需要配合具体每个人的不同脸型。这就是眉毛审美哲学的精要之处。

    关于假眉毛的最奇怪的例子,恐怕就得谈到十八世纪初期的英格兰了。那时的时尚风气当然也是剃掉真眉毛,然后拿其他的东西做替代,问题是用做替代品的东西实在是太古怪了。当时的英格兰淑女们居然选择了用老鼠皮制作的假眉毛,更奇怪的是,当时的舆论居然以迎合的姿态记录了这种奇特的时尚风气:“她的眉毛是以老鼠的皮毛制作的,被很艺术地放置在脸上。”

    由于人们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对付眉毛,以体现女性的柔美,导致如果哪些女性让她们的眉毛自由生长而不加修饰,肯定会被看成是公然发出了“反性感”的宣言。对于那些在最好不要体现性别差异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女性,她们往往需要保持眉毛的天然状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伦敦的一家医院曾经发生过一起强烈的争论,起因是一位护士长坚持己见,驳回了手下的一名护士所提出的修剪眉毛的请求。护士长随即被扣上了侵犯个人自由的罪名,但她的做法得到了伦敦市议会的支持,也幸亏如此,这家医院的病人们得以免除苦恼,设想一下,如果天天看着一群眉毛修剪得出神入化的女护士在边上晃悠,躺在病床上的那些患者们,能好受得了吗?(先知穆罕默德肯定会对这次争端的结果感到满意,要知道在他的语录当中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愿上帝诅咒那些拔掉眉毛的女人。”)

    最后,我们必须要谈谈“一字眉”。所谓的一字眉就是两条眉毛连到了一起,结成了一道长长的眉毛,有些女人就不幸生有一字眉。一字眉的出现概率很低,而在那些生就了一字眉的女人当中,不对眉毛做修饰的人所占的比率更低。基本上每一个生就一字眉的女人,都会去忍受巨大的痛苦,把印堂部位的眉毛通通拔掉。这么做的原因有好几个,首先,眉间的这些多余的眉毛是过于男性化的;其次,在应该没有毛发的地方生有毛发,总会被认为是“返祖现象”;第三,如果不去掉印堂的眉毛,看上去就如同是永远在皱着眉头,让人很不舒服;第四,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已经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任何生有一字眉的女人,都一定是吸血鬼。

    以上这几种原因联合作用的结果,是让所有的时尚女性都和镊子结成了“联盟”。只有极个别的“超脱于时尚之外”的女性,才会乐于继续保留着她那极其险恶的一字眉。二十世纪确实有一位女性是这么做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墨西哥双性恋画家弗里达,对她来说,印堂部位额外生出的那些眉毛变成了她个人的独特标记,她在自己所有的自画像当中都真实地再现了这一特征。弗里达的一字眉被崇拜她的人比做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被形容为“如同一只飞鸟,盘旋在她犀利的深色眼睛之上”。但也有批评家这样写道,“弗里达或许算得上一位很有趣、同时也很有创造力的女人,但她只有一条眉毛,它就像中国的长城一样,从弗里达脸庞的这一边一直伸展到了另一边,而且,与长城一样,弗里达的这条眉毛估计从月亮上也能看得见。”

    有趣的是,这些激烈的批评都只是因为在弗里达的鼻子上方多生出了那些眉毛,就是那么一小块眉毛居然招致了外界如此强烈的反应。对于眉毛,我们平时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它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所以,直到有某些看起来很奇怪的事情发生,我们才会坐下来,并认真地注意它。

    除了“弗里达们”浓重的一字眉之外,近些年来只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女性的浓重眉毛比较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甚至一度有颇为流行的趋势。那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的男女平等主义运动已经到达了特定的历史阶段,女人们相信在外观上更男性化一些将是更好地与男人们竞争的一种方式。在这个历史时期,年轻的好莱坞电影女星布鲁克·希尔斯(或称波姬·小斯)在拍摄电影时,就是以浓重的眉毛而出名,她的眉毛浓密得活像两条毛毛虫爬在前额上。布鲁克·希尔斯的眉毛没有像弗里达那样连成一线,但它们确实像男人们的眉毛一般粗重,让她拥有了一副非常坚定、极度自信的外貌。从那以后,女人们已经发现,她们更希望以女人的身份获得成功,那会让她们更加满足,而不是以假男人的方式去争取整理。因此,她们又走回了修剪眉毛的道路,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备受欣赏的弯弯的眉毛又重新开始流行。正像莎士比亚在其作品《冬天的故事》所写下的,“黑色的眉毛,像他们所说,成为了一些女人的最爱,实际上那里无须有太多的眉毛,只要用笔画出一个半圆形或者半月形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