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哭亡友思故乡(2/2)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与此意境相似。诗人不禁想到自己也已到了生命的黄昏(他与顾野王同年),今日为亡友伤怀,又有几多时光让自己伤悼。悼亡与自悼融成一片,意思更深入一层。

    后人常诟病梁陈诗“浮华”、“比兴不存”,是有道理的。那时的诗人多出身贵族,不知道稼穑的艰难,未尝过人生的苦辛,因而诗中缺少深沉的感慨。对于风花雪月、倡女姬人观察再仔细,技巧再上乘,也总给人巧而不深、华而不实之感,但这只是就大体而言,像江总这首哭友诗,还是有真挚的情愫、较深的感慨。及至他再经丧乱之后,其作品便更有可观了。这是陈亡后所作《哭鲁广达》诗:

    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

    鲁广达是陈之良将。当隋将贺若弼进军钟山(在今南京)时,他亲自击鼓励众,冒刃而前,屡退敌军,杀伤甚多。但其他诸将皆败,贺若弼乃直驱宫城,放火烧此掖门,广达仍督余兵苦战。直至日暮,才解甲面向台城,再拜恸哭,对部下说:“我不能救国,负罪深矣!”士兵都涕泣歔欷。广达被俘入隋,悲愤感疾,不治而卒。江总此诗便是那时抚柩悲哭、题于棺头的,可说是血泪迸流之作。千载而下,想象当时情景,犹觉悲壮慷慨,发上冲冠。由此看来,江总比起毫无心肝的陈叔宝来,究竟还有所不同。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江总卒于江都(今江苏扬州)。下面这首《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大约便是逝世前不久所作。赋韵,即分韵,几个人一同做诗,规定各人所用的韵。诗云: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蓠下菊,今日几花开?

    南云、北雁都与诗人的归向一致。他既已南行,仍心逐南云而飞逝,可知归心之切。九月九日,古人有采菊服食以求延年的风俗,故江总想起了故乡篱下的菊花。其故宅在建康。此刻,浮现在他心中的黄灿灿的花丛,唤起了对已逝岁月的回忆,引起了世事沧桑的怅惘。诗人善感,往往系情于某一具体事物,因之而触发难以言传的感喟。此诗正是如此。“今日几花开?”轻轻一问,令人味之不尽。唐代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实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经历了生活的崎岖,情感趋于深沉,诗风也就变得沉郁苍劲。生活是诗的源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