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哭亡友思故乡(1/2)

    江总诗作除了用绮艳的笔墨描写女性外,他也有别样风格的作品。

    先看《和张记室源伤佳人》:

    小妇当垆夜,夫婿凯归年。正歌千里曲,翻入九重泉。机中未断素,瑟上本留弦。空帐临窗掩,孤灯向壁燃。还悲塞陇曙,松短未生烟。

    友人张源,做随军书记官,凯旋归来。可是他的宠爱的姬妾恰当此时玉殒香消,他做诗伤悼。江总此诗便是和他的。诗里“机中”以下四句,写出物在人故的无限凄凉。“还悲塞陇曙,松短未生烟”两句,想象新坟景象,更如哀弦余韵,袅袅不绝。苏东坡的悼亡名作《江城子》词结末说:“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或许有意无意受这两句所启发。这首诗虽也写女性,但没有脂粉艳冶气息,显得比较深沉。

    至于诗人自己悼念亡友的《伤顾野王》,就更加深挚动人了:

    独酌一樽酒,高咏《七哀》诗。何言蒿里别,非复竹林期!阶荒郑公草,户阒董生帷。人随暮槿落,客共晚莺悲。年发两如此,伤心讵几时!

    顾野王是梁陈有名的学者,著述甚多,所编字典《玉篇》,今天尚存,不过迭经后人增改,已非原貌。陈叔宝为太子时,他与江总同为东宫官属。史传上说他与江总、姚察等“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陈书·顾野王传》)。他卒于陈宣帝太建十三年(581),年六十三。

    诗的开首,便慷慨激烈。诗人斟酒高吟,寄托其难以遏制的悲伤。古歌云:“悲歌可以当泣。”正是此种情况。《七哀》是建安、魏晋诗人所用诗题,常常用来伤悼人生之短促。“何言”二句,悲叹死生异路,再无相聚之期。蒿里是山名,在泰山南,曾是死人葬地,古挽歌有《蒿里》曲,后世遂用来指人死后魂魄所归之处。竹林期,指高士相聚,意气相得。魏末嵇康、阮籍等七人常会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阶荒”二句写顾野王卒后户庭的冷落荒凉。郑公指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传说他居山中教授生徒,山下生草,长一尺余,坚韧异常,人们称作“康成(郑玄字)书带”。董生,指西汉学者董仲舒,他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这里将顾野王比作郑玄、董仲舒,说他专精学问,从事教授,颇为切当。

    “人随暮槿落”以下四句,再写伤痛悼亡之情。槿花朝开暮落,古人常用以喻人生之短促。诗人因悲而饮,既饮而醉。酒醒时已是黄昏。但见木槿凋零,又传来晚莺悲啼,是何等凄凉衰飒的景象!杜甫《别房太尉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