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兰亭序与诗(1/2)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乃脍炙人口之作。旧时的启蒙读物《古文观止》也将它选入,因此三尺童子,皆能成诵。而同一作者的《兰亭诗》,则少有人言及。其实诗、序合观,方能对这位大书法家的心情,有更真切的了解。

    少年人读《兰亭集序》,所欣赏的大约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山水清景,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盎然兴致。中年以后,才知作者感慨之深,尤在于序的后半。“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非经历沧桑者,不能道此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少年人又何能体会及此!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有句云:“昔闻长老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杂诗》)便说得何等亲切。活泼泼的少年人不爱听长老追计平生亲故、嗟伤岁月流逝的颓丧话,但转瞬之间,自己也到了那样的年纪。岂能不感慨系之!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主旨,在于抒发对已逝年华的留恋,对生死问题的悲哀。而《兰亭诗》,则体现了他在排遣此种愁烦忧闷上的努力。

    心病还须心药医,思想上的苦痛须用别种思想予以疗治。王羲之用以消释烦忧的,乃是《老子》、《庄子》中随顺自然、安时处顺的观点。

    《兰亭诗》云:“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又云:“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于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整个宇宙永不停息地运转变化,而一个人的生死老壮,不过是无休止的运化中的小小一曲而已。

    兰亭序(局部)定武本

    “合散固其常,修短定无始。”事物总是有合有分;所谓生死,也不过是气的分合。气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生命虽有修短之异,变化并无始终可言。生是始吗?死是终吗?那不过是执着于“生”的立场、用狭隘自私的目光所看到的小始小终。如果能做到“达人大观”(贾谊《□鸟赋》语),从宇宙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则由无生而化为生,又由生而化为死,化为异物,“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庄子·大宗师》),既无开始也无终结。对于造物的这种陶甄变化,人实在无能为力,“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那么,便应该任其所遇,“即顺理自泰”。即顺者,安时处顺之谓也。《庄子·大宗师》说:“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