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神奇变幻的七夕诗(1/2)

    农历七月七日之夜,牛郎织女相会于天河的美丽传说,很早以前就在中国古代民间广为流传。关于牛郎织女星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诗的大意是说:遥望夜空有一条银河,发出闪闪亮光。那织女分为三星,终日忙碌在机旁,虽然她终日繁忙,却织不成有花纹的布帛。看那银河南侧的牵牛星,也不能用他牵引车箱。在这里,织女、牛郎只是作为天上的两个星座加以刻画,尚未人格化,即未赋予人的感情和性格。但值得注意的是,牛郎、织女二星已同时出现在这首诗里,这就给人们提供了联想的余地。到了汉代,牛郎织女的传说逐渐形成,并有所发展。班固《西都赋》就有“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之句,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中描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更为完整: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在这里牛郎和织女已演变成一对情人,由于银河相隔,他们难以时常见面。诗中织女的形象十分鲜明,她对牛郎无限的相思之情跃然纸上。大概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良好愿望在起作用吧,后来人们又将牛郎织女正式匹配成一对天上的夫妇。《文选·洛神赋》注引《九咏》注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牵牛织女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但银河迢迢,这一对仙人夫妇如何才能相会呢?于是善良的人们又为他们架起一座幻想中的“鹊桥”,产生了群鹊衔接成桥以供渡河的说法。这样牛郎织女七夕渡银河相会的传说不但披上神奇的色彩,而且也愈加完整了。它成了骚人墨客笔下喜爱的吟咏题材。

    钱谦益的《七夕四绝句》在艺术上自有特色,且抄录如下:

    月帐星桥云髻鬟,经年怨别泪潸潸。凭君莫道天河阔,只在盈盈一水间。

    虚将黼黻擅朱颜,咫尺星河断往还。但使牵牛能伏轭,更将余巧乞人间。

    云阶索莫暂经过,素声依然弄玉梭。赖有七襄机度日,不然其奈九秋何!

    牵牛求配苦蹉跎,织女机丝患巧多。乌鹊可怜无一事,头童尾秃为填河。

    粗略一读,这组诗和其他描写七夕的诗篇似无多大区别,主要表现牛郎织女“经年怨别”的愁思。倘若我们沿着这一思路去理解这组诗,那就可能误解其诗旨。实际上这组诗不过是借题发挥,其言外之意需要读者悉心去领会。好在作者于第四首“头童尾秃为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