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十年重到石头城(1/2)

    南京乃六朝故都,虎踞龙蟠,人杰地灵。对吴梅村来说,南京更具有特殊之意义。明朝开国皇帝在这里定都后,国祚昌隆,大明帝国由此延续了二百多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为留都。明亡后,福王朱由崧又在这里建立了弘光小朝廷。梅村立朝时,曾先后两次在南京任职。第一次是崇祯十三年,授南京国子监司业。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讲舍倚鸡笼山,傍玄武湖,可以俯瞰南京城。第二次是弘光朝时,任少詹事。后因与权奸马士英等不合,任职仅两个月即隐退归里。

    清顺治十年(1653)四月,即距他离开南京之后整十年,由于马国柱以及陈之遴、陈名夏等人文章推荐,再加上吴梅村的软弱动摇,他准备出仕清廷。他知道一旦这样做,给他带来的将是耻辱和羞愧,因此不无顾忌。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前往南京拜谒马国柱,祈求免于列入被推举的名单,有《投赠督府马公》诗二首,以表白自己的心情,其二云:

    十年重到石头城,细雨孤帆载客愁。累檄久应趋幕府,扁舟今始识君侯。青山旧业安常税,白发衰亲畏远游。惭愧荐贤萧相国,邵平只合守瓜丘。

    诗中婉转地表达了不愿北上仕清之意,他申述了两点理由:一是“白发衰亲畏远游”。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诗人希图以孝道打动对方,博得他的同情。一是“邵平只合守瓜丘”,用秦代东陵侯邵平于秦亡后隐居种瓜、不愿再仕的典故,表白自己愿隐遁田园,不再入朝仕清的心迹。结果未得马国柱的支持,终于决定北上仕清。

    但这次重到石头城,触景生情,许多与明代有关的事与物,不由地再次勾起他对故国的怀念。他那记忆的匣子被撞开之后,前朝的种种事情一一涌现在眼前,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心潮起伏,感慨万端,写下一系列感人肺腑的诗篇,如《自叹》、《登上方桥有感》、《钟山》、《台城》、《功臣庙》、《秣陵口号》等等。且看《自叹》:

    误尽平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松筠敢厌风霜苦,鱼鸟犹思天地宽。鼓枻有心逃甫里,推车何事出长干!旁人休笑陶弘景,神武当年早挂冠。

    作者在乡间隐居十年之后,却不能坚守晚节。出仕清廷对他来讲,尽管原因十分复杂,但并非全出自愿,自有难言之隐。事实上,入清之后,明代稍负声名的朝廷大臣,或死或降,像吴伟业那样长期隐居乡间的已寥寥无几。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以高官厚禄为诱饵,利用推荐的方式,逼迫这些依然保存名节者结束隐逸生活,为新朝服务。“误尽平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是说因为一生做官,声名在外,难以埋名隐姓,逃避山林。倘若不受声名的牵累,那么举荐北上,再仕新朝的事就不会发生了。吴梅村心中明白,他的失节将使自己蒙受耻辱,但他又没有勇气抵制新朝官员的引荐,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他向人们解释,北上仕清是身不由己,无非是企求得到人们的谅解。从此也可看到他和钱谦益的不同之处,钱的屈膝降清是主动的,而吴的身仕两朝则带有被动的性质。吴对失节仕清深感羞耻,而钱在降清之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却没有一点悔恨的表示。品评钱、吴的人品,由此也可见端倪。诗的结尾以南齐陶弘景自况,暗示自己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