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孔融及其离合诗(2/2)

式作成,后人给它取名为《离合作郡姓名字诗》。诗云: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施张。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蛇龙之蛰,俾也可忘。玟璇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全诗大意是说自己将与时进止,在时机不成熟“羽仪未彰”之际,自己将像“蛇龙之蛰”、“美玉韬光”一样深藏不露,耐心地等待风云际会的时机。在这诗意之外,这首诗又每四句射一个字,全诗二十二句射六个字(其中倒数五六两句射一个字)。如第一句第一个字是“渔”,第二句首一字为“水”,“渔”离“水”乃一“鱼”字;而三句第二字为“时”,四句第二字为“寺”,“时”离“寺”乃一“日”字;一二句的“鱼”合三四句的“日”,即成一“鲁”字。又如五句首一字为“吕”,六句第二字为“口”,“吕”离“口”乃一“口”字;七句第二字为“域”,八句第二字为“土”,“域”离“土”为一“或”字;而五六句的“口”,合七八句的“或”,即成一“国”字。其中只有“玟璇隐曜,美玉韬光”两句,以“玟”离“玉”成一“文”字,不需再合。故全诗二十二句射的是六个字:“鲁国孔融文举”,亦即作者的籍贯、姓名及字。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关于他小时候将大梨让给哥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从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孔融从小就是一个知书识礼的谦谦君子。这位幼儿时期颇有君子之风的圣人后裔,长大之后,在那黑暗动荡、是非颠倒的世道下,却被逼出一副傲诞任性、不拘小节的模样,成为魏晋名士放荡不羁作风的代表人物,但在骨子里,他却仍是一个恪守礼法的耿介之士。因此之故,在董卓专政时,他因违忤董卓的旨意被出为北海太守;建安元年被曹操征召入许后,他又因维护汉室而经常顶撞、嘲讽曹操,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被曹操以“讪谤”的罪名杀害。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赞孔融所作的文章“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而又指出其不足之处是“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其实,孔融所作之“杂以嘲戏”实在是他愤世嫉俗的一种表现。他对曹操凌驾于汉室之上的行为极其愤慨,但又无可奈何,于是装出一副放诞任性的样子,不时借故对曹操的言行嘲谑讽刺以泄愤。他对曹操的嘲谑是毫不留情的,如曹操下禁酒令,他就写信给曹操说:天上有酒旗星,地下有酒泉郡,人有旨酒之德。尧不饮千钟美酒,就不会成圣人。何况夏桀、商纣因好色亡国,你也没有命令禁止婚姻啊!又曹操攻灭袁绍后,将其媳妇甄氏嫁给儿子曹丕,孔融就在写给曹操的信中提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因孔融博学多闻,还以为他是在哪一种典籍中看到过这一记载的,就在见面时郑重地向他请教这句话的出典,不料他的回答是:“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弄得曹操啼笑皆非。总算曹操还是个气度恢宏的人,居然还能一忍再忍,忍了十三年之久才终于忍不住了。如果换一个心胸褊狭的君主,孔融的悲剧恐怕早就产生了。

    清人宋长白《柳亭诗话》记载道:“(李)太白《赠刘都使诗》:‘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后人误指为孔北海作。”产生这一错误与孔融豪放好客的性情与李白相通有关。据张璠《汉纪》记载,孔融直到晚年居家失势时,仍然宾客盈门,为此他还欢喜地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宋代文宗欧阳修也以爱才好客著称,他就经常朗诵孔融“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这两句诗句。可惜的是,孔融流传下来的诗歌实在太少,除了那首《离合作郡姓名字诗》外,就只有短小的《六言诗》三首、《临终诗》一首及真伪莫辨的《杂诗》二首了。除《杂诗》外,其他诗的成就都不太高。

    《杂合作郡姓名字诗》虽然是类似于智力游戏的娱乐之作,但颇见作者才思之巧妙,不失为文人之雅事。后人称其格式为“离合体”,南朝诗人鲍照曾有仿作,唐代诗人权德舆更以这一体式作了一首长达数十韵的长诗。至如温峤回文诗、傅咸集句诗以及梁元帝姓名体、沈炯十二生肖体等等游戏体诗,虽各出机杼,但细究根源,也应当归因于孔融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