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1/2)

    在古代君主被称为“天子”。天子代表着上天的旨意,以“九五之尊”君临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切生杀予夺之权全都集中在君主的手中。君主的宝座既然能够赋予人如此至高无上的权势,毋怪乎一旦“秦失其鹿”,就会酿成“天下共逐之”的血腥战乱。觊觎君位的人,不惜使双手溅满鲜血,哪怕是同胞手足的鲜血。为了避免祸起萧墙,中国自古立下了“立嫡以长”的规矩,但尽管如此,在历史上仍不乏为了争夺继承大统而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事例。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中,唐太宗李世民一举杀死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及其家属数百人,迫使父亲李渊将他立为太子。在宋太祖赵匡胤与兄弟宋太宗赵光义之间,也流传着“斧声烛影”的遗闻。类似这样的悲剧,差一点儿也发生在曹丕与曹植兄弟之间。

    深信曹植《洛神赋》为感甄之作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东阿王》诗咏曹植云:

    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继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诗中将曹植未能继位为太子的缘故,一半归因于他与甄夫人的私情,那当然是诗人故作夸张之辞。姑不论私情之说毫无根据,即使实有其事,曹植在与曹丕争嗣中成为失败者也另有原因。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在他之前还有一个刘夫人所生的长子曹昂,但曹昂早在建安三年就在随父南征张绣时死于穰城一战。曹昂死后,曹操还曾打算传位给环夫人所生的曹冲。曹冲字仓舒,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曹冲秤象”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不仅聪慧过人,并且天性仁厚爱人,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免,“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为此,他深得曹操的宠爱。可惜天不福曹氏,这样一个宁馨儿却在十三岁时就得病夭折了。他死后,曹操曾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丕后来也常对人说:“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曹操的前一个嫡妻丁夫人无出。建安初丁夫人废,卞夫人被立为继室。卞夫人生子四人,幼子熊早卒,其他三子就是曹丕、曹彰、曹植。三子中曹彰“少善射御,臂力过人”,能够“手格猛兽”。他曾率领步卒千人、骑兵数百与数千乌桓骑兵搏战,并且乘胜逐北,深入敌后,“斩首获生以千数”,是曹操手下的一员骁将,可是他“不念读书慕圣道”,不足以当大事。故曹昂和曹冲死后,有可能立为世子的实际上只有曹丕和曹植二人。

    曹丕自幼通读古今经传及诸子百家之书,多才多艺,并且善于骑射击剑,堪称文武双全,且都有相当高的造诣。以文而言,他的诗“风雅蕴藉,又非六朝人主所及”(钟惺《古诗归》),《燕歌行》开文人七言诗之先河;他的《典论·论文》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一篇文学专论,对后世文论有很大影响。以武而言,他不仅“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更精于击剑。在他的《典论·自叙》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他有一次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一起喝酒。其中邓展以善于武艺著称,有“空手入白刃”之能,因此曹丕与他谈论起剑术来。谈论中两人意见不一。便以正在吃的甘蔗为剑,下殿交起手来。数合之间,曹丕三次击中邓展的手臂,旁观的人都大笑起来,邓展不服,要求再交一次,结果曹丕略施小计,仅一招就击中了邓展的额头,旁观者都大吃一惊。由此可见其技击之能。这样一个于文、武之道都很精通的人,称得上是人中龙凤,加上他又是长子,自然在继承父业上具有极大的优势。

    然而,天公似乎特别钟意于曹氏一门,在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曹丕之后又出了一个曹植,其风流文采竟然更胜乃兄,深受曹操宠爱。于是就发生了丕、植兄弟间的夺嫡之争。

    从历史记载来看,曹植之聪慧不让于曹冲。才十余岁时,他就能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