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痛哉世人,见欺神仙(1/2)

    人类产生以来,曾经有过一个天真未凿的时期。在那个时期,由于原始思维“互渗律”的支配,在人的心目中,人类与其他生物乃至非生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人的生命也是天生就永恒的。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在他最后一部著作《人论》中说得好:“(原始民族)对生命的不可毁灭的统一性的感情是如此不可动摇,以致到了否定和蔑视死亡这个事实的地步。……那种认为人就其本性和本质而言是终有一死的概念,看来是与神话思维和原始宗教思想完全相斥的。”在那个浑浑噩噩的时代,生死间仅有模糊的差别而决不是对立的,死去的人被认为大抵仍过着与生时相同的生活。至今在中国许多人为死者烧纸钱焚纸衣的习俗中仍可窥见这一观念的残余。

    然而,随着人类的成长,生死的界限逐渐分明,并且由统一走向对立,于是被卡西尔称为“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人类本能之一”的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日益清晰地浮现在人们心间。有助于人们克服这一恐惧,是各种宗教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的先秦时代,只关注现实社会的儒家以“敬鬼神而远之”,“不知生,焉知死”的态度回避死亡问题,道家“一死生”的形而上学也难以真正有效地帮助人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三国时代何晏的事例很能说明这一点。何晏是何进的孙子、曹操的养子。他酷爱老庄之言,曾作《道德论》等,是“正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司马懿与曹爽的政治斗争中他属于曹爽集团。然而在司马懿将曹爽下狱后,他为了逃避一死,不惜穷治曹爽的党羽,“冀以获宥”,最后却仍被处死。玄学大家尚且如此贪生怕死,可见“一死生”是怎样地易说难行。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为中国所特有的由巫术演变而成的神仙之说自战国时代起开始流行。

    这种神仙之说的主要内容是:在昆仑山和蓬莱仙岛等处,有着一个美好的神仙世界,那里住着许多长生不死的仙人,而人们通过正确的服气食药等方法,能够羽化升天。成为其中同样长生不死的一个成员。战国时代,中国本已产生一种“养气安神”的健身方法。《庄子》中载有“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的“导引之士、养形之人”,《楚辞·远游》中也提到过“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人而粗秽除”。宣传神仙之说的方士们吸收了这些养生术,又益之以服药炼丹等等,编造出一系列修炼成长生不死的仙人的方法。这些方法迷惑了许多对死亡感到恐惧而又有闲暇来实践的人,其中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等皇帝。秦始皇派遣徐市等方士航海觅不死药的掌故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汉武帝也曾信任李少君、栾大等等方士,希冀他们为他炼出吃了可以不死的金丹。尽管他们的努力无不以失败告终,但帝王的信从无疑促进了方术的兴盛,以致形成了一股《后汉书·方术列传》所说的“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的浪潮。

    东汉末叶,纲纪大坏,进入了一个“世积乱杂,风衰俗怨”的时代,儒家经学定于一尊地位的崩溃,社会的动荡,个人生命的缺乏保障等等,都有助于方术掀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