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蓬莱文章建安骨(2/2)

”,大致就是格调雅正、感情跌宕、音调铿锵的意思。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指宋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又说:“汉魏古诗,气象浑沌,难以句摘。”又说:“黄初(曹丕称帝后所用年号)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从他的这些话里,可以看到他所说的“建安风骨”指的是建安诗的词藻、理义、意味、寄托诸要素浑然一气,彼此间没有痕迹可求的现象。我们可看到,以上诸家的“风骨”之说都与他们自己对诗的喜向趣味有关,立论的角度不尽相同,其所谓“风骨”的涵义自然也并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如果脱离诸家的具体论述而抽象地议论“风骨”,试图得出一个抽象的“风骨”概念,实在是徒劳无益的,其结果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已有的“风骨”诸说之外又添一新说而已。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如还“风骨”以本来面目,把它单纯地理解为精神、风格、气质的意思,反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歧异。

    上述诸家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或诗论家,可以说都是独具只眼的卓越人物,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建安诗风的把握自然都有其独到之处,都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和完整地把握整个建安时代的诗歌风格,区别它与以后历代诗歌的不同。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建安诗歌整体风格的评论,他在《明诗》篇中说:“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这里他指出建安诗人在创作上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都能慷慨激昂地披露胸襟、明快磊落地施展才华;抒情叙事不追求纤细周密,驱辞遣词来描写形貌时则追求清晰明快。这是对建安诗歌总体特征所作的最早的评论,也是比较公允的评论之一。

    值得一提的还有宋代范温在《潜溪诗眼》中的议论,他说:“建安诗,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风调高雅,格力遒壮。其言直致而对偶,指事情而绮丽,得《风》、《雅》、《骚》人之气骨,最为近古者也。”也就是说,建安诗歌词藻丰富而不华美,质朴而不俚俗,风格高雅遒劲,用语切实而少用对偶,叙事感情充沛而又婉约多姿,最能体现《诗经》和《楚辞》的风格。我们认为,范温对建安风骨所作的这一勾勒,是较为完整和准确的。具有这些特征的建安诗歌被李白誉为“蓬莱文章”,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