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逢李龟年(1/2)

    前人论杜诗,有疾徐纵横无施不可之说,但绝句实非其所长;即使他入蜀后所作的一些小诗,清峭瘦劲,跌宕奇古,以俗为雅,别饶风致,为宋人所宗,终究只是别调,不能看作绝句正声。对此,前人有的认为杜甫以涵天负地之才,作此小诗,不能尽其所长;有的认为杜甫作诗拘于对偶,汩于典故,以律为绝,缺乏风神远韵,故难擅场。在他现存的一百三十多首绝句中,能使人低回想像、玩味无穷的作品,实在不多。不过其中有些诗,如“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讽刺当时蜀中牙将花惊定恃功骄恣,僭用帝王礼乐,似谀似讥,含蓄不露,风华流丽,顿挫抑扬,即使和王昌龄、李白的绝句相比,也无愧色。而压卷之作,则为诗人去世那一年所作的《江南逢李龟年》。

    李龟年在开元、天宝年间为梨园乐师,与其兄弟彭年、鹤年三人在当时都享有盛名,深得玄宗宠爱。“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天下”(郑处晦《明皇杂录》)。可见他当初声势的煊赫。“一从鼙鼓起渔阳,宫禁俄看蔓草荒。留得白头遗老在,谱将残恨说兴亡”(洪升《长生殿·弹词》)。玄宗入蜀后,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为人歌数阕,曾在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歌毕,满座莫不惨然涕下。

    代宗大历五年(770),杜甫在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碰见同样流落到此的李龟年,写了这首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岐王李范为睿宗第四子,玄宗弟弟。据史载,他“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旧唐书·睿宗诸子传》),崔九即殿中监崔涤,甚得玄宗宠爱。据《旧唐书》本传,他“出入禁中,与诸王侍宴,不让席而坐,或在宁王之上”。二人均在开元十四年(726)去世。北宋黄鹤认为:“开元十四年,公止十五岁,其时未有梨园弟子。公见李龟年,必在天宝十载后,诗云岐王,当指嗣岐王珍。”(《杜诗详注》引)南宋江季共也提出相似的看法,认为杜甫当时还小,不可能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听李龟年歌唱,怀疑这首诗“非甫所作”(姚宽《西溪丛语》引)。仇兆鳌根据黄鹤的说法,认为诗中所说的“崔九堂前”也只是指崔氏旧堂罢了,岐王、崔九死时,还没有梨园,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