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 第二章 长兄双肩担责任(8)

第二章 长兄双肩担责任(8)(2/2)

反省自己,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对几个弟弟来说,应该是一种比面斥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为了不打击、不压抑弟弟们的读书积极性,曾国藩一方面做父亲的思想工作,祈求父亲允许他们外出求学;另一方面,积极筹措读书经费,帮助选择学校与老师,以满足弟弟们的要求。其用意之深,非一般人能够做得到。

    教育弟弟,曾国藩既有耐心,又有原则。有耐心,就是经得起磨。1841年,曾国荃在北京跟着曾国藩读书。这位比哥哥小16岁的弟弟当时只有15岁,到北京去读书,想必是怀揣着好奇的心理去看看大世界的。读书只怕是个幌子。到北京之后,开始还好,几个月后,热情过了,读书毫无兴趣,只想回家,不看书,也不去客厅吃饭,问他什么原因,也不回答。“再三劝谕,弟终无一言。”弟弟的表现让曾国藩很担心。他不停地检讨自己:哪里有不友好的地方?哪里有不对的做法?又给他写诗,又给父母写信,让他一人回家,又不放心路上。这样磨了几个月,到第二年八月,用尽了一切办法,最后不得不安排他回家。有原则,就是不袒护弟弟的过错。开诚布公、坦坦荡荡是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兄弟之间更应该如此。“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于心。如我有不是,弟当明争婉讽。”对于弟弟曾国荃的过错,曾国藩中肯指出:“读文作文全不用心,凡事无恒,屡责不改。此九弟之过也。”“弟有最坏之处,在于不知艰苦。”读书不用功,做事没有恒心,不知道生活的艰难。这些批评,对曾国荃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曾国荃科场没有功名,最后官至两江总督,与曾国藩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教育弟弟成才上,曾国藩还主张弟弟们结交一批好的朋友。他认为“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在乡下是很难有什么好的朋友的,他特别将自己知道的一些人介绍给弟弟们。省城中有一个姓丁的,曾国藩的朋友们都称赞他,所以曾国藩将他推荐给弟弟们。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在长沙读书的时候确实也结交了一批好朋友,像李续宜、李续宾兄弟、罗罗山、杨岳斌、彭雪琴等。这些人对他们的事业,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