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距离”与“美”(2/2)

点儿,给你们添点儿堵”。

    这就是我的“若即若离”理论。

    其实,我向来赞成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高层领导的“平易近人”作风。因为这种作风对于形成一种清新、健康,充满朝气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本人也是一直坚持与公司普通员工,哪怕是保洁员大姐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协助他们化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扰。

    因为我一向认为,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如果心中积攒的郁闷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发泄与化解,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所以,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一个“宣泄”的渠道至关重要。

    而且,一般来说,员工的要求也不高。他们并不总是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够得到彻底解决,有时,只要有人愿意倾听一下他的“倾诉”(更别说是企业高层领导的“倾听”了),就会让他的心理得到极大的平衡。

    但是,管理者的这种“倾听”,有时也会伴随着很大的弊端:既然是“倾诉”,而且对方又是企业的高管,难免会发牢骚,打小报告—张三怎么样了,李四又如何了。如果你的“耳根子软”,立马介入到这些“张家长李家短”的事务中去,你就有“越描越黑”,“搅浑水”的风险。公司领导“主动”把水“搅浑”,“破坏”企业的和谐气氛,这个罪名你可担当不起。

    这时,就需要你有意识地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太贴心”。

    比方说,如果某个员工向你反映他主管的“问题”。你一定要既表示理解—“我能明白你现在的心情,将心比心嘛!”,又不要轻易许诺什么—“你说的事我会去了解一下。但也许他也有他的难处。希望你能想开点。”

    做领导的最怕轻易“许诺”,轻易“选边儿站”。因为处理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你根本不可能“一碗水端平”,取得“皆大欢喜”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你的草率言行只能把水搅得“更浑”,让事情变得更乱。所以,越是敏感的问题,越是高层领导,就越不应轻易表态。就算确实有“情况”,也要尽量通过你的中层主管去摆平,你只需在幕后“操作”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把握好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感”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可不是件小事儿—太贴心就会“添乱”,太不贴心就会“出局”。

    所以,何种“距离”才为“最美”,实在是一个需要耗费心机思考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