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八章 隋唐时期的文化(1/2)

    第八章.隋唐时期的文化

    一、科学技术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包括雕版印刷术、天文历法、火药、医学等。

    1、雕版印刷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使用雕版印刷佛经、日历和诗。大约在7世纪中期,已经有了雕板印的佛像。到公元八世纪八十年代,政府采用雕版印刷术印制商人纳税凭据“印纸”。现在世界上保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2、天文学

    唐朝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是一行和尚。他本名张遂,因出家为僧,后人称他为僧一行。

    僧一行的突出贡献表现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倡议在全国二十四个地方设立天文观测点,在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测量日影的长度,并设计了一种叫做复矩图的仪器,用来测量北极高度。因为冬至日影最长、夏至日影最短,春分和秋分日影长度相同。僧一行通过实测和计算,用科学的方法测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僧一行于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这部历法系统周密,结构合理,比较符合天文实际,是当时的先进历法。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实际上是发现了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现象。

    通过观测日、月的位置和运动情况,僧一行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位置并不是恒定不动、而是自动运行的观点早了将近一千年。

    3、医学

    孙思邈是唐朝最著名的医学家。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写成了杰出医学著作《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二、唐诗

    在唐朝文学中,成就最为辉煌的是诗歌。清朝汇编的《全唐诗》收集了唐朝2200多个诗人的48900多首诗。上至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奴婢,都有很成熟的作品。唐诗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风格流派之多样,远远超出了过去任何一个朝代。唐诗在历史上的位置是:承前启后、风格众多、技艺高超。

    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1、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初唐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初唐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杜甫对四杰的推崇并不过分。

    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一首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诗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2、盛唐诗歌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这一时期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

    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包括:“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田园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等;“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占有很大比重。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优美恬静,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在田园山水诗人当中,以王维的成就最高。

    边塞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悲壮豪迈,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在边塞诗人当中,以岑参的成就最为突出。

    岑参是南阳人,亲身参加了征服西突厥的战争,他用充满英雄气概的诗歌赞颂在西域荒漠中捍卫国土的前线战士,他的诗歌慷慨悲壮、气吞山河。岑参在诗的领域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雄浑广阔的天地,使一些只能沉浸于斤斤计较个人感情的诗人黯然失色。

    举他的《走马州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为例:“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搬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之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仁献捷”。

    李白是一个深受人民喜爱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想象力丰富、感情热烈奔放,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李白是积极向上的乐天派,在他的诗中很少与人生日常生活相连的现实情调。他既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又对传统的儒家学说持轻蔑嘲笑的态度,这两者都是传统知识分子极其缺少的东西,因之他不甘心“摧眉折腰事权贵”,甚至敢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对一般人所重视的权力和财富视如浮云。他一生中从没有担任过公职,而只把生命贡献给诗。他操纵诗句像魔术师操纵手帕一样,翻腾变化,运用自如,因此被历代中国人尊称为“诗仙”。李白描写美好大自然的众多诗篇,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长久为后人传诵。他的一首《将进酒》更是气度恢宏、无与伦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这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是与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但是他的身世比李白更加悲凉坎坷。他比李白小十一岁,在门下省做过微不足道的低级官员(左拾遗)。中年后遇到安史之乱,忍受着战乱带来的贫穷饥饿,他的爱子在逃难途中饿死。杜甫的诗对于权贵人物穷凶极恶的奢侈浪费,以及平民所受的剥削迫害,有沉痛的反应,大多数诗句都为此而呼号呐喊。

    杜甫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词内容深刻,风格沉郁雄浑,语言精炼,叙事严谨,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杜甫做诗历经千锤百炼,一字一句都苦苦地追求工整,一丝不苟,所以他被尊称为“诗圣”。例如《登高》是杜甫诗集中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诗,写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是杜甫流落到位于长江三峡的夔州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安史之乱前后,杜甫写下了《兵车行》、《三吏》、《三别》等著名诗篇,描述人民的苦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因而有“诗史”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石壕吏》一诗写在安史之乱期间,此时中国正陷于混战,人民生活困苦到了极点:“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杜甫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3、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这一时期较杰出的诗人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白居易、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使诗坛重新活跃。白居易倡导诗歌反映现实、贴近生活;元稹写下大量广泛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新乐府的诗歌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韩愈的诗气势豪迈,孟郊的诗思绪深邃,李贺的诗幽怨瑰丽,贾岛诗清奇僻苦。除此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表现得异常突出。

    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奏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晚唐诗歌

    晚唐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唐和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这一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