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大文科生的高三历史笔记 >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2/2)

,都是与西洋大规模通航下的产物。而诸港口中,又以广州为集散地。前往西洋(东南亚、印度〕的商船,先由中国其他各个港口集中广州,作最后一次饮水和食粮补充,然后出发。由西洋到中国的商船,也是先到广州,再北上其他港口。

    当时中国通向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定期航线有六条,从广州分别通往波斯(伊朗)、美索不达米亚(伊拉克)、亚丁(也门)、狮子国(斯里兰卡)、南海(马来西亚)、爪哇(印度尼西亚)。广州港内挤满了来自东南亚、印度洋、西亚、西非和阿拉伯国家的商船。为了处理这些商船的停泊供应,以及商品贸易和人员管理,中国政府在广州设立一个机构,称为“市舶司”,市舶司的首长称“市舶司使”,由岭南节度使兼任。

    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琉球的交往时间更长。

    朝鲜半岛航线是中国对外最早,海程最短的航线。在有文字记载前,就已开辟。中国与朝鲜半岛的高丽、百济、新罗诸国,只隔一道黄海,从中国辽东半岛或山东半岛任何一个港口出发,都可以毫无困难的到达朝鲜,实际上与内海航行,无太大差别。

    日本航线中国与日本交通,远落在朝鲜半岛之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遣使节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求取不死药,传说其目的地就是日本。公元57年,日本列岛上诸国之一的倭国派遣使节渡海到中国朝贡,中国皇帝刘秀特别封它的首长当国王,并颁发给他一个“汉倭奴国主”的金印。自此以后,商人来往渐多。到公元八世纪时,唐朝与日本的主要航线是由扬州出发,越过东海到达日本九州岛南部的长崎。

    四、工商业都市的兴起

    唐朝与地处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阿拉伯以东地区诸国,有着陆海两路频繁的贸易往来。商业繁盛必然促使新兴都市的崛起,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福州、明州、扬州之外,在中部地区还有洪州(江西南昌),在西部地区则有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益州(四川成都)。最发达的都市,则是首都长安,东都洛阳。

    以广州为例,可以了解当时都市的形态。据史书记载,唐朝中期,仅广州一地就有来自阿拉伯等地的西洋侨民二十万人以上,他们集中居住在同一个社区,建立了世界最早的清真寺。西洋人到达广州后,往往继续向内陆深入,以获得更丰厚的利润。于是分为两道,一道由陆路北上,经大庾岭到洪州。另一道由海路前往沿海其他港口,或沿长江西进到达扬州。

    扬州是唐朝后期最繁华的都市,也是纺织业的中心。城中西洋侨民至少有数万人,商船、酒店、旅邸,以及以美色闻名的**,使扬州成为被羡慕的天堂和诗人赞美的主题。张祐诗:“十里长街市井边,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杜牧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徐凝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显示出扬州这个商埠的纸醉金迷。

    在东南地区,著名的纺织业中心除了扬州以外,还有苏州、越州(浙江杭州)。越州不仅是纺织业中心,还是陶瓷业中心。

    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不在东南,而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西北。河西走廊在大分裂时代,兵马践踏,荒凉不堪。自六世纪末全国统一后,因与西域(新疆及中亚东部)以及西亚等国的交通恢复,水利建设跟着发达,遂成为一个广大的黄金走廊,稻麦稼禾,青葱千里,人给户足,以致谚语说:“古凉州,甲天下。”商业都市从敦煌到长安,一连串排列下来,像一条灿烂夺目的珠宝带。尤以敦煌为最,它同时还是一个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用各种文字,如中文、**文、梵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文,写成的佛教经卷和文学作品,在市面上流行,供应过往的各国商旅行人购买。

    西南地区的成都,也是财富集中地,当时又有谚语:“扬州一、益州二。”扬州通海,是水陆码头,而且到了唐朝后期其经济地位超过了洛阳。益州(四川成都)则纯是内陆贸易,南临新兴的南诏王国,商人们可以穿过南诏,到达印度,不过道路艰险,并不能构成贸易动脉。所以成都的繁盛显然不靠对外贸易,益州四周是富庶的四川盆地,它本身的条件就够它发展

    首都长安集中了全国精华。它除了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外,同时还是全国商业中心。跟任何国家的首都一样,长安市民大部分是消费者,人口密集。内有东西方四十余国侨民,他们有些是商人,有些是留学生,也有滞留不归的外国使臣。他们往往与中国人通婚,连姓氏也都中国化了。大多数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有些人还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政府官员。如进士及第的李彦升是阿拉伯人,晃衡是日本人。

    中国被当时世界各国崇拜的程度,远超过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因为中国对各种宗教兼容并蓄,绝不排斥,这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是不可想象的。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足迹先到中国,此外还有景教(基督教的一支)、袄教(波斯拜火教)也先后传入中国,教堂寺院,各地林立,尤以长安为最多。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中国的各国人民,大多数以成为中国人为荣。他们来到中国之后——西洋人多为经商,东洋人多为求学,便不想再返回,千方百计地要留在中国。

    五、隋唐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及其启示

    1、原因

    1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到达印度、伊朗、阿拉伯各国。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可到达马来半岛、印度和波斯湾。此外还有著名的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

    2政府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比如租庸调制和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和生产时间,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民族交往频繁。隋唐时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

    4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唐代与日本、朝鲜、印度、中亚、西亚各国的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政府还曾在广州设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2、启示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正确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3先进的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

    4处理好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5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