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大文科生的高三历史笔记 >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1/2)

    第五章.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的发展

    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这一地域性转变的发展过程。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但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南北经济差距明显缩小;隋唐时期,经济中心仍在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元时期,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很快。尤其到了南宋时期,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工商业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隋唐时期国家实现了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生产力有较大发展,封建经济呈现高度繁荣的局面。唐代出现了便于耕作的曲辕犁,利于灌溉的水力筒车和牛挽高转筒车,注重兴修水利,扩大了耕地和灌溉面积,提高了粮食亩产量,促进了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发展。

    唐朝建国以后就大规模兴修水利,无论是工程数量还是灌溉规模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政府组织在黄河、长江流域开凿一系列灌溉渠道,并修整旧渠和河堰,增加农田灌溉面积。例如在河南道蔡州新息县(今河南息县)增修了隋朝的玉梁渠,灌田面积扩到三十多万亩。河北道蓟州三河县(今河北省三河县),有渠河堰与孤山陂,灌田三十万亩。山南道李皋主持修复江陵县(今湖北江陵)的古堤,扩展良田五十万亩。唐朝共修二百六十四项水利工程,使农业生产大大发展。“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这一时期通过精耕细作,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几乎达到了极限,已经难以继续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新垦土地以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由于关中平原和中原地区的平原地带早在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开发殆尽,所以隋唐时期的新垦土地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到了唐朝中后期,土地集中、土地兼并严重,又随着人口增加,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只能通过开荒这种形式才能予以解决。

    土地开垦有利有弊,其利表现在:增加了耕地面积,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向大自然斗争的重要创造,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促进了隋唐农业的发展。其弊表现在:圩田围湖造田与水争地、火耕烧山毁林开垦荒山,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

    筒车和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创制的先进农业工具。

    与三国时期的翻车相比,筒车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不需要人力踩踏,直接采用水力驱动;二是适合南方山区丘陵地区发展自流灌溉。当时的一首调笑令形象地描述了筒车的灌溉过程:“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在农业耕作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犁仍然使用汉代流传的二牛挽拉的长辕犁。但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已经指出:“长辕耕平地尚可,于山涧之间则不任用,且回转至难、费力,未若齐人蔚犁之柔便也。”说明南北朝时期山东一带已出现适合在山问谷地使用的蔚犁。将蔚犁与长辕犁相比,则蔚犁应是一种操作灵活轻便的短辕犁。这种犁的出现可能为唐代曲辕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耕犁发展到唐代有了重大的突破,这就是曲辕犁的出现。据陆龟蒙《耒耜经》记载,唐代晚期江南农村的耕犁共由11个部件组成,犁头和犁壁是铁制的,其余部件都是木制的。曲辕犁全长4米,比现在的犁要长得多,但它的辕是弯曲的,末端设有能转动的犁架,可用绳索套在肩上。牛牵引向前时,可以通过曲辕形成的杠杆原理,自动将杠杆的支点引到犁头上。与汉朝的耦犁相比,不再需要专设一人按住辕身,而且还可以自由摆动和改变前进方向,克服了耦犁耕至田边地角时“回转相妨”的缺点,更适合在江南田地面积较为狭小的水田中使用,故被称为曲辕犁。曲辕犁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调节犁头的上下高度,并可控制犁地的深浅,操作起来比直长辕犁简便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既提高耕作效率,又提高耕地质量。可见,我国的耕犁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从此以后直到现代拖拉机出现为止,曲辕犁就成为我国耕犁的主流。

    二、手工业的发展

    唐朝的手工业,无论是技术水平、产品种类或生产规模都超过了前代。当时丝绸纺织的技术很高,宋州、亳州的绢,益州、扬州的锦闻名天下。长安绫罗品种多样、非常精致,唐朝诗人李商隐曾有“万里云罗一雁飞”的诗句赞扬丝织品的质量。从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唐朝白地绿花罗,便可真实地看到当时织罗的精湛技术。

    陶瓷业也发展到新阶段,当时江南的温州(浙江温州)、丽水(浙江松阳县东)、潮州(广东潮安)等地,都产青瓷。除了青瓷以外,又发明了白瓷和唐三彩陶器。当时形容“邢州的白瓷象银象雪,越州青瓷象玉象冰”。西安墓葬出土很多白瓷器,说明瓷器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唐朝后期还发明了唐三彩陶器,先在白地陶胎表面涂上一层有无色的釉,然后画上黄、绿、青三色花纹装饰,经过高温烧制就成了鲜丽的三色陶器,色彩鲜丽、造型美观。

    至于其他工业如造纸业、茶叶、金属冶铸业、造船业等,亦发展兴旺。当时的造纸业中心是宣州和益州的纸,都十分有名。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内部分工机制的加强,使这一时期官营和私营手工业都获得了显著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内外交通的发达。

    三、商业的发展

    唐朝的强大鼎盛与当时社会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发达有莫大的关系。唐朝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显著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有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唐朝中国,其中又以唐朝地位最为突出。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历史上中外经济交流的又一个高峰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隋唐时期商业出现高度繁荣的特点,其基础来源于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随着纺织业、制瓷业、茶业的发展,中国的商品数量大、质量好,带动商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远洋贸易和海上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唐代的主要外贸港口城市有两个:第一是广州,负责与西洋通航;第二是扬州,负责与东洋通航。

    在东南亚及印度洋沿岸,从公元八世纪开始进行定期的海外通航。中国沿海的几个最大港口,如交州(越南河内)、广州(广东广州)、泉州(福建泉州)、明州(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