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五章 先秦时期的文化(2/2)

   如何使人民安居乐业?孟子提出的核心政治思想是“仁政”。他主张尽量少用刑罚,尽量减少赋税,使人民安居乐业。孟子的基本思想是民本主义,强调“民贵君轻”。他严厉地谴责暴君,他以武王伐纣为例,认为暴君并不是合法的君主,而只是一个“独夫”。人民推翻独夫的统治、甚至杀掉失去民心的独夫都是合法合理的。——孟子这种超越时代的主张,曾引起以后很多帝王的不悦,直到14世纪末叶,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对孟子的这种激进思想大发雷霆,下令把孟子逐出圣庙。

    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人之初,性本善”。他提倡崇高的道德思想,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孟子的言论集《孟子》被当作儒家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中。由于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仁政”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

    与孟子不同的是,荀子虽然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是不为正统的儒家学派所重视。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是通过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荀子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他的政治主张是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荀子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战国时期的庄子虽然与老子没有继承渊源,但他大体上尊崇老子的学说,而且在消极程度上更为极端。李耳的思想是逃避的,认为逃避即进攻。庄子的思想则是颓废的,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发生的,都是正当的。他说:“鸭子的腿虽然太短,你给它接长,它必然害怕。白鹤的脖子虽然太长,你给它截短,它一定悲哀。凡是长的不要强迫它短,凡是短的不必强迫它长。”所以连逃避都懒得去做,而只求苟且地活下去,任凭外在形势的宰割辱弄,自己只保持精神胜利。

    庄子反对对任何事情认真,因为世上根本没有真。他说。“我们两个人争执,你胜了我,就是你对了吗。我胜了你,就是我对了吗。可能两个人都对了,也可能两个人都错了,没有人能作公正的判断。使赞成你的人判断,他既然赞成你,怎么能公正。使赞成我的人判断,他既然赞成我,怎么能公正。使反对我们的人判断,他既然反对我们,那就更无法公正。我们连谁是谁非都不知道,怎么能依靠是非。”

    是非无法肯定,善恶自然也无法肯定,所以也不必发扬善和反对恶。不但抽象的事物如此,庄子认为他自己这个人是否存在,同样的也都无法肯定。有一天,他做了一二个梦,梦见变成蝴蝶,飞来飞去,十分快乐。醒来之后,他就宣称他弄不清是他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他。据说楚王曾请他去当宰相,他不肯去,他说,他宁愿当一个在污泥中爬行的活乌龟,而不愿当一个被敬奉在神庙里的死乌龟。庄子的妻子逝世,他并不悲哀,反而敲着盆子高歌。在他看来,生与死没有差异。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庄子没有门徒,他的著作《庄子》,据说是由他自己写出来的。后世崇拜他的人把《庄子》和老子的《道德经》并列为道家的经典,并列称为“老庄哲学”。道家学派发展到此,也完全成熟。

    儒家、墨家都有本学派的创始人。道家虽没有创始人,但以后思想相同的学者却公认老子是道家的始祖。四大学派只有法家是一个没有首脑的思想学派,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齐国宰相管仲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家,他运用法家的政策使齐国强大。到了战国时代,李俚是第一个法家的学人。

    李俚在公元前五世纪末叶在晋国从政。晋国分裂后,又继续担任魏国的高官。他指出米价太贵对消费者有害,米价太贱则对农人有害,他创办“平籴法”,即控制米价在一个水平程度,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初期的超级霸权。李俚又参考各国的法律,综合成为一部法典,命名为《法经》,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成文法典之一。《法经》的内容全是刑事范围,有“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法家学派认为,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威,法律是帮助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荀子属于儒家,却教出了两个杰出的法家弟子:韩非和李斯。

    韩非是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汇集了各个历史时期法家的学说,写出了《说难》、《五蠹》、《孤愤》等著作,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韩非主张:君主要将“法”、“术”、“势”相结合,以法制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凭借绝对权威来震慑臣民,从而建立君主**的中央集权。韩非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了极点,法家思想适应建立大一统的**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战国时期法家和儒家势不两立,汉朝之后,法儒结合、外儒内法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今不如昔,最好时代的永远是最好的,但是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不如过去,未来不如现在,所以必须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现状实在太差,解决社会问题要靠道德。道家的思想是逃避的,把人生的富贵尊荣,看得都像天际的浮云,绝不追求,也绝不主动竞争,如果有人竞争,他们就立刻退让,使对方在没有对象之下自行崩溃。墨家思想是兼爱,即无条件地帮助他人、为他人分忧,在人类未能全部快乐之前,他们不单独快乐。法家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罪恶、道德是欺骗,只有法律最可靠。最好的时代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只有君主实施严刑峻法,才能统治百姓,以实现富国强兵,维持社会秩序。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三、文学和艺术

    孔子晚年编纂删订了《易》、《礼》、《诗》、《书》、《乐》、《春秋》等六部古籍,合称“六经”。

    《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贵族作品和平民作品《风》、《雅》、《颂》。《诗经》里的诗篇包罗人生万象,从战争到和平、从闺房到宫廷、从农田到政府、从政治到恋爱,生动反映了周朝的社会和经济生活。

    《书》即《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选集,包括公元前27世纪黄帝时期,公元前23世纪夏王朝,公元前19世纪商王朝,公元前12世纪周王朝,各王朝帝王的一些文告或宣言。

    战国时期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所处的时代,楚国国君楚怀王昏庸无能,被秦昭襄王和他的大臣张仪像呆瓜一样玩弄于手掌之上。屈原反对楚怀王的割地赂秦的外交政策,被楚怀王贬黜,担任三闾大夫。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邀请楚怀王到武关会谈,屈原反对,楚怀王也不想去,但楚怀王之子子兰害怕得罪秦国,力劝楚怀王前往。结果楚怀王在武关被囚为人质。屈原就对子兰抨击,子兰恼羞成怒,把屈原贬窜到南方的蛮荒地区。屈原走到湖南的汨罗江,痛恨政府的**无能,感伤自己因为忠心为国而获罪,于是把石头绑在自己身上,投水自尽。

    屈原的长诗《离骚》,叙述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时局的悲愤。屈原以后的诗人还有宋玉、景差,后人把他们的作品集成一书,名为《楚辞》,《离骚》是其中的第一篇。跟北方文学《诗经》对称。《楚辞》是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乡土文学,保留着楚王国的风俗习惯和特别的语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