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大文科生的高三历史笔记 > 第一单元第一章夏商周的更替和制度

第一单元第一章夏商周的更替和制度(1/2)

    第一单元、先秦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地球约有50亿年的历史,最早的生命出现于30亿年前。经过漫长的进化,大约在500万年前,出现了可以直立行走的猿人。直立行走使他们的前肢解放了出来,逐渐发展成为双手。在后来的300万年里,被称为原始人类开始使用树枝和打制的石斧等工具。由于这个时期的主要工具主要是石头,因此早期的原始人所处的时代,就称之为石器时代。

    我国境内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在安徽、云南、北京、陕西、广西、四川、内蒙古等地都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遗址。主要有:在安徽发现的距今180万年的繁昌人,在云南发现的距今180万年的元谋人,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距今100万年的蓝田人,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距今60万年的北京人,等等。

    距今约6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成为可以能够完全直立行走的“直立人”。他们经学会使用天然火种,能够制造石器和骨器。当时人类虽已使用非常粗糙的石器,但生产力极低,并经常面临自然灾难、凶猛野兽的威胁。所以,他们为求生存,必须结成群体,过着“聚生群处”的生活。从留遗物来看,此时的人类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能够制造用于砍伐树木、割削兽皮的锐利石器。以采集植物和狩猎为生。

    人类进化的最后阶段是“智人”。智人生存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即冰川时代的末期。当时地球北极的冰川覆盖着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北半球大部分土地。这是地球自然环境最严酷的一个时期,俗称“冰河时代”。这个时代持续了10万年之久,约在公元前1万年结束。

    人类的早期靠狩猎和采集为生,过着游徙不定的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大约一万八千年前,一支来自非洲的现代人类的祖先迁徙至亚洲、欧洲,再通过当时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之间还存在的陆地到达北美洲。然后一路南下,到达南美洲。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地区的“扎贲诺尔人”、北京的“山顶洞人”都属于这一时期。除山顶洞人外,中国大陆还发现资阳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属于同期的人类。此时的人类与现代人更接近,智力大大提高。从山顶洞人的复原像来看,其面貌与现代华北居民几乎很少差异。因此可以说,山顶洞人是中华民族的直系祖先。

    此时人类已经擅长人工取火。他们栖身于洞穴、树枝或兽皮搭成的简单窝棚之中,靠群体狩猎和采集为生。作为游猎者,他们经常随季节的变换跟踪鹿群、野牛群转移,因为当时人类的食品和服装,主要依靠各种野兽供应。

    此时的人类更加聪明,狩猎技巧也比较先进:他们发明了长矛和弓箭,学会了挖掘陷阱,并用套索捕猎野兽。他们用石斧挖空树干,做成独木舟,用长矛和鱼网捕鱼。由于他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因而可以烧烤鱼肉食品,使食物变得更可口。他们已经掌握了较复杂的语言,使群体成员之间彼此合作,并将知识和技能代代相传。

    这个时候,气温的升高融化了冰川,创造了和我们现在环境相近的气候。尤其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的气候条件最为适宜。这里除生长各种植物外,也生长着谷子、水稻等各种野生粮食作物。人类就在这里定居,开始种植谷物。由此可见: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原始农业的出现。

    由于定居使人类更容易获取食物,不再需要把全部时间和力量用于狩猎和采集。他们开始关注天文、研究艺术、改进工具,用牙骨、贝壳和珍珠制作手镯和项链,用玉石、骨料和泥土制作雕塑,用雕刻装饰他们的武器和工具。

    与此同时,人类开始驯服野兽,首先是野狼变成了家犬、野猪变成了家畜、山鸡变成了家禽,然后是山羊、绵羊、牛和马,直至今日的各种家畜。于是,我们的祖先开始从狩猎和采集为生的游猎者,变成了从事农业和养殖业的农民。

    他们开始修建房舍,以保护自己和家畜,用石矛和骨耜去开垦更多的土地,把它改造成为农田和牧场。他们开始有了积蓄,并为此制做陶器、修建房屋和仓库。由于这些设施成了盗贼和野兽觊觎的目标,所以农民们把大家的房舍修建在一起,或依山挖掘窑洞、或滨水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并在房屋周围修筑栅栏和护墙。于是第一批村庄产生了。

    由于食品的供应得到了保障,所以人口也不断增长。由于种田和养殖不需要像狩猎和采集那么多的时间,所以人们就有了时间来改善自己的劳动工具、日常用品和武器。这个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开始显示出来,有的人更聪明和更有创造精神。到了距今六七千年前,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专家”——于是产生了第一批传奇英雄:三皇五帝。

    “三皇”一般是指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有巢氏教人建屋,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教民稼穑。

    最早的人类就同其他动物一样,毫无掩蔽地生活在地面上,或者与毒蛇猛兽争抢天然洞穴,非常不安全。于是有人突然想到可以构木为巢,以避禽兽虫蛇之害,从此使人类生活获得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这个人当然成为大家的领袖,并被尊为三皇之首,即所谓有巢氏。

    以后又有人发现用尖锐的燧石可以取钻木取火,这是人类最早也是最伟大的发明。人类从此可以随时取火取暖、烧烤食物,于是放弃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采取与兽类不同的饮食方式。火是文明的象征,火的发明者当然成为大家的领袖,并被尊为三皇第二位,即所谓燧人氏。

    最后,神农氏想到了人类可以不靠采集,自己种田。为了研究什么种植什么作物,他尝遍百草,发明了粮食、瓜果、蔬菜、草药的人工培育方法。简言之,即教会人类从渔猎生活进步到农业生活。这当然是非常重大的进步。这个人也就应该被尊为三皇中的第三位,即所谓神农氏。

    也有史籍称伏羲氏、神农氏、黄帝为三皇。伏羲氏发明了渔网,教人捕捉鱼虾。他还发明了伏羲八卦,用来占卜、记事和辨别方位,这是汉字的前身。

    不管三皇是否真有其人、三皇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这些传说还是很有深意。说明即使在远古时代,社会发展也是分成几个不同阶段。概括地讲,距今一万多年前为旧石器时代,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到四千年之间为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是:精细的磨制石器取代了粗糙的打制石器,人类逐渐开始从事原始农业。中原大地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其代表就是陕西西安半坡文化、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文化、山东济南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早期为母系氏族繁荣期,亦即氏族制全盛期,主要特征为同一氏族共同居住和生产,女性成为氏族首领。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实行的是原始的**。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缘关系只能按母亲的血统计算。男人狩猎,女人采集,有饭同吃。男人经常空手而归,只得靠女人采集来的植物果实填饱肚皮。男人的收获少,自然就没地位,家族的话语权自然就落到了女人手里。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农业的发展,男性劳动力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因为农业出现之后,身强力壮的男人成为种田的主要劳动力。而农业收成相对稳定,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男人的地位于是开始上升,逐渐进入家族的领导层。女性社会地位相对降低,母系氏族繁荣期于是就一去不复返了。

    男人种田有了积蓄,就拥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私有财产,就出现了继承权问题,于是原始的群婚就演变为走婚,再逐渐演变为相对固定的对偶婚。产生了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和以家庭为单位的财产分配。父子关系明确了,私有财产的继承权问题就明朗了,于是原始**从此解体。这对母系氏族制度构成了直接的冲击,并最终导致父系氏族制取代母系氏族制。大约距今五千年左右,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先后进入父系氏族阶段。

    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次突出进步,所以称为“新石器革命”。此时私有制度开始形成,中华大地上氏族遍布,部落林立,他们开始农业生活,并组成原始国家。从此,人类不再平等、天下不再太平。氏族和部落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彼此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宣告解体。

    按照我国的历史传说,“三皇”后又有“五帝”。“五帝”一般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黄帝是“三皇五帝”之中最重要的人物,是中国历史的开国之君,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率领华夏族通过战争击败东夷族的蚩尤,获得中原各部落的拥戴,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据司马迁《史记》年表推算,黄帝时代距今约五千年,所谓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说法,即以此为根据。

    黄帝之后的尧、舜时期,中国大地洪水泛滥。尧命令夏族首领鲧治理洪水。鲧采用筑坝堵水的方法治水,无法根除水患,无功被杀。舜又命令鲧的儿子禹治水。禹采用疏通河道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他在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获得了百姓的拥戴。因为禹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传给了他。后来,禹在与三苗等部落的战争中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禹征服三苗后,将其完全毁灭,俘其人民为奴隶。禹通过战争胜利在,华夏部落联盟中获得了极高的威望,这就为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和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奠定了基础。

    二、传说中的“禅让制”

    传说中的尧、舜、禹确立帝位继承人,采取的是禅让制,即将帝位传给他选中的某个人。《礼记·大同篇》中有句很著名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其原则是君王继承传贤不传子,讲求“天下为公”。

    据说,尧帝寿命很长。到了晚年,他觉得自己的儿子丹朱愚蠢顽劣,就选择贤才作他的接班人。根据长期考验,又经过民主推荐,尧帝将帝位传给了舜。舜年老之后,如法炮制,又传位给禹。

    后世的人们对尧、舜、禹的“禅让制”推宠备至。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又没有可靠的史料记载,所以历史真相却笼罩在重重疑云之中。战国时代的法家韩非在《韩非子》认为“舜逼尧、禹逼舜”;《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尧舜禅让”这一温情脉脉的历史面纱之下,其实很可能隐藏着血淋淋的宫廷政变。

    舜帝成为尧帝的接班人,虽然在形式上经过了各部落首领推举这一“民主程序”,但决定权仍掌握在尧帝的手中。此时舜的日子一定很不好过,因为舜在接班的道路上还必须面对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尧的儿子丹朱。中国有句俗话:“疏不间亲。”人最亲近、最信任的,首推自己的子女。作为一个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在他自知命不久矣之时,当然最想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一方面可保自己的家族安享富贵尊荣,一方面也可保证自己的治国方略不至于被别人否定,能够维护政策的一贯性。一般来说,只有儿子才不会背叛自己的老爸。

    舜的接班之路异常凶险,充满了变数。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谨小慎微听天由命,二是培植势力见机而作。根据史料的记载,舜很可能选择了后一条路——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囚禁了尧和尧的儿子丹朱,提前接班。舜帝执政时期,禹的父亲鲧因为治水不力,被舜帝杀死。舜帝命令禹继续治水。禹为了表示与父亲划清界线,在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让舜帝找不到罪名。后来禹治水有方,大获成功,赢得了各个部落人们的信任和爱戴。眼见禹为众望所归,舜只好宣布将禹确立为接班人。后来舜帝在在南巡途中突然去世,逝于湖南的九嶷山。此时禹接班的前景豁然开朗。但是,一向小心谨慎的禹惧于舜的儿子商均的势力,躲到阳城不敢接班。禹还表示愿意拥戴商均即位。三年后,由于禹的威望极高,诸侯纷纷抛弃商均,禹这才正式即天子之位。

    禹即位后,接受尧、舜的教训,开始大力培植儿子启的势力。在他病危时,将帝位禅让给一个叫伯益的人。这时,羽翼丰满的启发动政变,轻而易举地杀掉伯益,自立为帝。至此,传说中的“禅让制”寿终正寝,“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如果帝王没有子嗣,便由其弟接班)的接班制度正式确立。

    “禅让制”下选出的接班人,要么成为舜,要么成为禹,要么成为伯益。虽然“禅让制”只传了这三次,但基本上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代表了:或者像舜那样,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驾空老帝王,然后抓住时机、当机立断,通过政变提前接班,以免夜长梦多;或者像禹那样,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处处小心,时时谨慎,让老帝王抓不到把柄,有幸熬到老帝王来不及安排后事便一命呜呼,然后顺利接班;或者像伯益那样,仅仅是个政治上的过渡人物。

    到了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随后,汉朝灭亡、魏朝建立。在登基仪式上,曹丕就曾意在言外地说:“舜禹之事,朕知之矣!”可见,“禅让制”并非真正的民主,而是一种没有章法可循、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可持续的接班人体制。接班人能够和平接班,纯属侥幸。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政变。而通过政变方式夺取政权,无疑是血腥的、不稳定的传位方式,是难以持续的,是靠不住的。

    三、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从此,原始社会结束,阶级社会开始。

    夏朝的疆域北到晋中、西到陇东、南到两湖、东到皖西,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为了进行有效统治,夏禹把全国分为九州。在走遍全国到处治水的同时,派人统计九州山川所生产的货物,作为贡赋的标准。随后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税法《禹贡》,规定实物特产税和土地税的征收方式:

    序号

    九州名称

    现代行政区域

    土地等级

    贡赋等级

    征收实物名称

    1

    雍州

    陕西关中盆地

    一等

    六等

    美玉、宝石、地毯

    2

    徐州

    苏北平原

    二等

    五等

    雉鸡、磬石、珍珠、干鱼

    3

    青州

    山东半岛

    三等

    四等

    丝、麻、铅、松木

    4

    豫州

    河南

    四等

    二级

    漆、丝、葛布、细丝絮

    5

    冀州

    河北、山西

    五等

    一等

    牲畜、禾草、兵器

    6

    兖州

    黄河下游

    六等

    九等

    漆、丝、丝织品

    7

    梁州

    汉中、四川

    七等

    八等

    金、银、铁、兽皮

    8

    荆州

    长江中游

    八等

    三等

    珍珠、锦缎、象牙、龟

    9

    扬州

    长江下游

    九等

    七等

    铜、橘子、竹子、鸟羽

    禹按照统治力量的强弱,以首都安邑(山西夏县)为中心,将全国划定为“五服”:二百五十公里以内为“甸服”,由君主直接治理,人民直接向君主纳税;五百公里以内为“侯服”,君主控制部落酋长,由各酋长定期向君主进贡。五百公里以外为“绥服”、“要服”、“荒服”,是蛮荒地带,君主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

    公元前2198年,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有扈部落首先不服,宣布**。启率军讨伐,在甘邑会战,有扈部落失败。在即将开战的时候,启召集六军将帅宣誓,申明军法。古文《尚书》记载了这篇中国最早的军法:

    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帑戮予。

    译:注意,六军的将士们,我与你们宣誓:有扈部落暴逆不行五常,厌弃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断绝了他们的国运。现在我代表上天讨伐他们。车左的军士不向左进攻,车右的军队不向右进攻,就是不服从命令。驾驭马拉战车的人如果不按军令进退,就是不服从命令。服从命令的人,我要在祭拜祖先的神庙赏赐他;不服从命令的人,我要在祭拜上天的神庙杀死他,还要辱及他的子孙。”

    启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子继父位的世袭君主。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对比原始社会的吃掉战俘和杀掉战俘来讲,奴隶社会是生产力相对发展的产物,起码可以豢养战俘来为自己服务和从事生产劳动。将欠债的平民和犯法的犯人贬为奴隶,强制劳动,也比将其致死致残要好。所以,相比杀人等更残忍的做法,奴隶制更加文明之处。

    夏朝具有与甲骨文相似的文字、有早期的青铜器和大型宫殿,足以显示其已有相当强大的政治组织,能动员大量的人力从事战争和生产。

    但是夏朝的建立只具有国家雏形,夏朝的疆域之内并没有统一于同一个政治体系之下,甚至还不在同一个经济、文化体系之下。夏代的中国还是一个多元世界,其中每个地区仍有一个**的部落。夏人虽在中原建立了优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