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五节(1/2)

    但这是什么样的生活啊!大戈壁无边无际,到处不见人烟。一个沙丘接一个,上面只有骆驼草。风砂时时逞狂。寂寞统治着一切。你说,在古代,隋唐之世,这里曾经是个繁荣的地方,谁能相信?谁相信这里也曾是交通要道,人口数十万?现在,能发出声音的只有风,和大雄宝殿楼阁角上的风铃叮当,那声音比寂寞还难堪。

    最简朴的食粮还是化了很大力气从敦煌县城里运来的,难以下咽的,粗糙的饮食。尽管精神上的营养很丰富,但生活太寂寞了,未免难以忍受。尚达是一个像宗教狂似的热中于自己的事业的人,他竟没有觉察到叶兰的颜色日益苍白,心绪逐渐恶劣。在最初的狂喜竭尽了之后,她不再想耽在这种地方了。她是在巴黎的浮华世界中长大的金丝雀。在华美的客厅里,你能少得了金丝雀、白芙蓉吗?她原先以为他们只是作一次三个月半年的旅行。旅行,那什么苦也不怕,以后可以补偿欢乐的。可是,现在尚达却要过一辈子!在这种只有一个老道的荒凉的地方!最邻近的居民在二三十里外,几户农民。这里没有歌剧,没有舞会,没有蒙玛特尔,也没有都邮街、小梁子,只有静静的壁画,默不作声的彩塑和无尽的戈壁……

    一切劳动会有报酬。是的,三个月的辛勤的第一批临摹到达重庆以后,几个热烈的拥护者在美术院的小礼堂里布置了一个小小画展。画展并不对外,他们计划在半年后,第二批临摹到达后,件数较多时,再公开展出。但小小画展从第一个上午起就闪射出强烈的光辉。很快的,消息到处传开:有个卓越的展览会,好得不得了。它征服了整个重庆的文艺界。

    它引起了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注意。郭沫若看过之后,题了诗。

    诗在《新华日报》发表后,小画展从美术院的小礼堂迁移到中苏文协的楼上,成了公开的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太后方文化界以此为盛举。一些美术院的学生成天的在这个小画展上进行临摹。评论家发表了不少文章。

    有一天,美术院的学生在参观者的中间发现了周恩来同志,董老,银发的林老,魁梧的王若飞同志。他们消磨了大半天的时间。最后他们离开时,看得出来他们是非常喜悦的。

    这个小画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只要叶兰能知道这些情况啊!但是,他们好久没有看到报纸了。他们还没有接到朋友们的信。有几封热烈的祝贺的长信已经付邮,只因邮路太遥远,尚未到达。

    那一天,我们的画家在第61洞里耽了全部可以工作的时间,临摹那著名的五台山的宋代壁画。最后,光线不行了,才收拾了画具,带着疲倦而满足的心情走出洞子来。这是一幅五台山地图,画有山水人物,大小寺院,传说故事,说法巡礼等等图像,其中城垣八座,寺院六十七处,宝塔二十八座,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