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节(1/2)

    他们到达敦煌千佛洞那天,第一个黄昏,仿佛为了欢迎这些重要的客人,那里显现了一个极不容易看到的圣洁的佛地景色。

    头一天夜里,下了一场雨。这在戈壁上几年也难得一次的。因此,这一天,沙土澄清下来了,空气十分透明。千佛洞散布在一条狭长的山冈上。黄昏,太阳沉没到这条山冈背后去。在还没有沉没时,一道灿灿金光,从这山冈的佛洞后面射来,射过密密的洞窟之前一片小小的平川,射到平川那边的嶙峋的三危山。当太阳更往下沉落时,平川和它中间的一道小溪被荫蔽在深沉的暮色中,只有溪边的树林梢尖还贴着金光。这时,三危山上却金光闪闪。又过一会儿,太阳差不多全沉没了。平川已经誾黑,而三危山上的圣洁的金光却格外的辉亮。三危山上出现了一千尊或者更多尊佛,他们的趺坐之状。那嶙峋的岩石,一个个的佛,全部显圣了。它们鬚眉毕露。它们都有圆光。它们有的盘膝,有的垂足而坐。有的倚侧着,猛兽驯伏在它们足下。全体都合十,微笑。最后,它们隐没在缀满群星的夜幕背后。

    这头一个黄昏里,千佛洞的千佛,即延见了尚达,让尚达向他们参见,朝拜了。

    第二天,我们的画家由一个老道带领,在洞窟之中看了一遍。他看到了最伟大的艺术创造。他高兴得连血液都沸腾起来了,心中大声高呼:祖国啊,你是多末的富丽堂皇!在河西走廊,在祁连山,在玉门关外,你在荒凉的,没有生命的戈壁沙漠中,有着何等样的宝藏!祖国的历史文物是这样的丰富和光彩!他想,我们的先人留下了这样的财富给我们——可是,我们却将它抛弃在戈壁中心,让它默默无闻,寂寞地经历时间的流驶。朝拜者,少起来了,如今更没有朝拜者。它却不寂寞。它既然这样富丽,它当然是不寂寞的。它是这样激动人心的,最伟大的艺术创造!感谢戈壁滩上的干燥的空气!自然界比我们更关怀它,更善于保护它。千佛洞的壁画历千余年而彩色鲜艳!千佛金身,历千余年而不坏!

    原来在路上叫苦连天的女雕塑家,没有想到她会在这里看见一千多尊彩塑的,也喜欢起来了,认为此行大有收获。

    他们从万化洞拾级而登,去看一个北魏的洞窟,那个第428洞(那是他后来编定的号码)。这是魏代最大的窟,有窟簷,人字坡,梁与簷十八根,这是很妙的。古代的艺术家开挖一个石窟,把它,洞窟的形式,开挖成屋宇的形式,屋宇的模仿。你一进去,以为是在砖瓦木结构的屋宇中间,相当的宽敞,中间有一大龛。一佛二罗汉在龛内,二菩萨在龛外。

    它们栩栩如生,神态自若。它们的八层背光,闪闪耀耀。窟顶有莲花;四角上,飞天翱翔。人字坡上,火焰也在飞升。西壁画的是十尊半裸体的菩萨,飞天,还有几百供养人。东壁北段画的是须大拿太子的壁画故事,南段画的是萨埵那太子的壁画故事。北壁画的是说法与降魔。南壁西壁都是说法图,佛诞图。人一进这个洞窟,便掉进了染缸似的,整个都掉落在色彩的世界中,热烈的红色调子是基调,千万种色彩旋转在你的周围。

    从北魏到今天已经有十五个世纪了,而壁画的颜色还仍然如此之鲜明,如此之吸引人,因之尚达两脚一踏进去,就陷在里面,拔不出来了。他简直没法子形容他那狂喜。血为之沸腾,心跳得利害。他高声颂赞祖国,颂赞古代的艺术家。

    北魏的画风立刻使我们的画家感到不小的惊奇。那粗黑色的线条似乎和巴黎的某些画家,和毕伽索、罗奥尔特、莱杰尔、勃拉克这些人有着古怪的联系。但这个,他是已经知道的。敦煌壁画的色彩纵然鲜丽,终究是年代久远。那淡红的颜色,肉色,有不少均已变色。有的在变色的过程之中,也有的没有变。多妙,大自然,或者说,时间老人,也拿起画笔来,在这些壁画上加了工。凡是肉色的人体,都变了色,用粗犷的黑色的线条勾出轮廓来了。这一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美。后来他在别的洞中,特别在第263号的宋代的洞窟中看到,宋代的壁画被时间老人的指甲剥除后,露出了里面的魏代壁画,则完全没有变色。一点也不是粗线条,而是精细的画风。一点也不是黑色的轮廓,而是人体的肉色。

    那粗犷的画风,真是有力,强烈!那粗线条,像绳索似的把它的观赏者牵住、绑住了。从第一天起,我们的画家就受到了一幅壁画的感召。这就是第428洞东壁南段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

    饲虎图画三太子出猎在外。最小一个,萨埵那太子,见母虎和七只小虎饥饿消瘦,为免母虎吞食小虎,太子投身饲虎,后来成了佛。这幅画里所宣扬的一种思想,像一道闪电,击中了尚达。一声霹雳,震动了我们的画家。

    他想,既然萨埵那太子可以舍身饲虎,他自己为什么不能舍身侍奉艺术,侍奉这座艺术的宝库?他在壁画之前沉思,犹如壁画上的萨埵那太子在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