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朝好丈夫 > 明朝好丈夫第208部分阅读

明朝好丈夫第208部分阅读(2/2)

人则是捡了个大大的便宜;其国力至少要翻上一翻;而且廉州那边朝令夕改;先是吸引商贾进行投资;现在又闹出这么一件事;商贾们赔的倾家荡产不;大量的商贾破产之后;甚至会引发全天下的危机

    柳乘风描述的是这么一番场景廉州的大量商贾破产;上百万的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那么这些人势必要涌入各地;乡村对他们来已经没有了立锥之地;那么唯一的流向就是各座城市;再加上这不利好的消息也极有可能让商贾们失去了投资的信心;各个工坊会接二连三的倒闭;大量的工匠和学徒都将成为流民;在这种情况之下;事情就不是廉州的问题了;势必会祸及天下

    奏书的背后;柳乘风很狡猾的给皇帝戴了顶高帽子;是皇上圣明仁德;爱百姓自己的子女;岂可眼见他们颠沛流离;因为一些腐儒之见而让百姓们失去生计

    自然;柳乘风不免一税收了;一旦动荡;无论是廉州是聚宝楼还是商行;每年的盈利都将持续下降;也就是;给朝廷的分红也将暴跌;皇上应以大局为重;切莫听信腐儒之言;而遗祸后世

    现在的朝廷花钱已经有大手大脚的苗头了;其实这也是很正经的事;从前没钱的时候开销也;现在有了钱花销的地方其实也多;从前朝廷是不管修筑道路;河堤能维持的就维持;至于学堂那全凭地方官府能否挤出一点钱来;随便找个破城隍庙将就一下

    可是现在不同了;有了钱之后;朝廷的开支已经越来越大;比如重修各地的河堤;比如修筑道路;比如建设学堂;比如给予一些穷困书生的补助;甚至是军饷也和从前大不一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眼下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持续投入的;而一胆红被腰斩;这些所谓的道路、河堤、学堂、军都成了空中楼阁

    皇上对这些影响所知不多;可是柳乘风毕竟算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会有影响;皇上也是深信

    也就是;想要让柳乘风退还土地;宫里就要做好过严冬的准备;不但眼下的繁荣局面没了;还很有可能导致动荡

    其实柳乘风并不需要这么多废话;只要他们的立翅定;宫里就不可能强令他退还土地;毕竟他是有功之臣

    于是接下来的事就开始为难了;朝廷那边闹的太厉害;一点退让的苗头都没有;一副宫里或者是柳乘风不退步那么他们就要破罐子破摔的姿态而柳乘风那边;也是警示;绝不能退让;一旦退让后果很严重

    宫里如今成了媳妇;被人夹在中间似乎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在这种形势之下;病榻之中的朱佑樘显然也意识到;若是不立即解决这个问题;极有可能会让事情加糟糕

    与此同时;宫里显得很不友好起来;这已经有些苗头;比如在十一月初二的时候宫里就下了一道旨意;大谈今年京察的许多注意事项

    京察是对京师官员的一种考核;以前的时候是三年一次;弘治皇帝登基之后改为了一年一次;一般情况之下;主导京察的是吏部;有时也会有大学士参与;京察这东西有些时候是排除异己的利器;可有些时候;却又是一个过场

    毕竟大家若是没有深仇大恨;谁也不愿意把人得罪死;所以多少都会顾忌一点别人的颜面;大家都是在这圈子里混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你若是给人家穿鞋;人家若是丢了官或者是降了职;那肯定会记恨你一辈子的;谁都有亲友;有关系;到时候人家鱼死破;你能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京察就是个过场;就好像孝子过家家一样也就糊弄过去了

    上一次皇上突然过问京察;是因为大学士刘吉的事;是专门用来打击刘吉党羽的可是这一次又突然过问;分明是来意不善;颇有几分威胁的意思

    这意思是告诉大家;事情别闹的太过;否则宫里也是会收拾人的

    可惜这个威胁似乎不太管用;因为这道旨意下去;吏部尚书马文升立即上了一道奏书;皇上重视京察是好事;京师之中近来有些官员确实有一些横行不法的;吏部一定尽职尽责云云

    看上去这份奏书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可是有心人却看明白了;这份奏书里只是提了一句皇上;只是重视京察是好事;可是其余的全部都是吏部会如何展开京察;根本就没有一定为皇上分忧的意思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马文升告诉皇上;皇上要重视京察;微臣自然殚精竭力;可是皇上要借京察来剪除一些不听话的大臣;微臣不敢奉诏

    …………………………………………………………………………………………………………………………

    第一章送到

    【注册会员可获私人书架;看书方便】

    明朝好丈夫的正文第八百四十三章:不敢奉诏

    (。。 )

    第八百四十四章 :博弈

    吏部的举动显然助长了百官的气焰;不过宫里也拿马文升无可奈何;其实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事从文皇帝之后就一直都有;便是封驳圣旨的事也时有发生;宫里不可能为了这种事大发雷霆。

    这件原本在别人眼里的不能再的事居然有了引发政治危机的迹象;一开始谁也没有预料;等到看出了苗头之后现在就算是想和稀泥也不成了。

    内阁里头一切照旧;就在这旋窝的中心;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刘健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到冬天就畏寒;李东阳和刘健体恤他;让他到隔间的暖房里办公。

    那儿还在弘治三年的时候;皇上特意修葺的一处暖房;里头铺了地龙暖哄哄的;大学士们办完了手头的事就可以去那里歇一歇;今日清早的时候;刘健就索性在这里拟票了。

    不过刘健从当值到现在似乎都没什么心情;案头上虽然是一沓沓的奏书;可是整个人却是呆呆盘膝坐在火榻上纹丝不动。

    进出的书吏进来看他这个样子不敢打扰;连走路都是蹑手蹑脚的。

    这异于平时的表现让值房那边的谢迁觉得奇怪;他起身要过去问;李东阳却制止道:“刘公在等候召见;我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吧。”

    刘酵李东阳一起弄的这件事;谢迁其实是知道一点的;不过没有纠缠太多进去;此时才恍然大悟。道:“怎么?宫里打算召见刘公?”

    李东阳脸色淡漠;将一份拟好了的票拟摆到案头上;道:“今日就会有旨意出来;你等着瞧吧。”

    果然过不了多久;便有太监到了;传了宫里的话;让刘金速入宫觐见。

    刘健倒也不觉得惊诧。正了正衣冠;随即便从暖房中出来;向李东阳交代了几句话。无非是有几份奏书如何票拟之类;随即便随着太监入正心殿去了。

    其实关于今日的奏对;刘健在心里早已进行了数十次模拟的交谈。皇上会什么;自己如何答;皇上怎么问;自己又该用什么用词来应对。可是当他进了正心殿;才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

    除了皇上之外;榻下端坐的还有张皇后;张皇后冷若寒霜;眼眸看刘健时显得很是冷漠;侧立在一旁的萧敬;萧敬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刘健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坦然到了塌下;跪下行礼道:“臣刘禁过皇上、娘娘;吾皇万岁;娘娘千岁。”

    病榻上的朱佑樘虽然是靠在枕上却没有话;或许是身体太过疲惫。已经奄奄一息;因此让刘健平身的是张皇后;张皇后慵懒的抬抬眼;在看了刘健一眼之后语气平淡的道:“平身吧。刘卿近来神色也不是很好啊;要多注意身体才是。”

    刘健深深看了病榻上的皇上一眼;头皮有孝麻。恭恭敬敬的对张皇后道:“娘娘的是。”

    张皇后便道:“来人;给刘卿赐坐吧。”

    萧敬亲自去搬了个锦墩来;刘健大大方方的坐下去;这屁股一挨到锦墩;张皇后便开口了;幽幽叹道:“现在皇上病成了这个样子;虽然有许多话想和你;可是呢却……”

    到这里的时候;张皇后便开始眼中闪烁泪花;虽然是拼命忍住;刘健却是捕捉到了;刘健这种糟老头子最怕的就是女人哭;更何况哭的人还是皇后娘娘;于是连忙道:“皇上龙体染了微寒;不妨什么事的;娘娘节哀。”

    张皇后这才抬起头;细声细语的道:“皇上的病如何;本宫心里清楚;不过这也多亏了刘卿这些时日为皇上分担了不少的事;也是辛苦刘卿了。”

    刘健忙道:“娘娘气;这是微臣的本份。”

    张皇后勉强挤出几分笑容;道:“是啊;为君分忧是臣子的本份;刘卿这句话的真是好;若是人人都能像刘卿这般想;皇上就不会这般心急如焚了。”

    张皇后似乎终于要开始直奔主题了;只不过直奔主题的口吻似乎不太好。

    刘健当然听出了张皇后的弦外之音;忙道:“娘娘何出此言?”

    刘健这自然是以退为进;且先等张皇后把事情摊开来再;其实一开始刘健是没有想到张皇后会亲自出面的;毕竟妇人不干政是祖训;虽然当今皇上对皇后娘娘宠爱有加;而张皇后似乎也有自知之明;所以从来对外朝的事不闻不问;可是今日;这一向慈和的张皇后遍布着寒霜;大有一副兴师问罪的姿态;这让刘健感觉事情有鞋出了自己预料之外。

    张皇后在寒暄了一阵之后;显然已经没有了耐性;她一向不理外朝的事这没有错;可是现在事情弄到了柳乘风头上;甚至还有大臣扬言;要么缩柳乘风的封地;要嘛革除柳乘风的官职将其废为庶人;话到这个份上;张皇后知道自己不能不闻不问了。

    若是以往;有皇上出面就可以;可是现在皇上这个样子;她不出面谁出面?

    革掉了柳乘风的官职;剥掉柳乘风的封地;这既是对付柳乘风;同时也是对付太康公主;而且张皇后一直都在谋划;这廉国公的爵位无论如何也必须落在将来太康公主的子嗣上头;所以皇上才急不可耐的对柳乘风的嫡长子赐予爵位;所以对张皇后来;柳乘风的封地;柳乘风的爵位还有这荣华富贵;是将来给自己外孙的;现在有人想打自家外孙的主意;这还了得?

    对张皇后来;有人已经触及到了她的根本利益了;平时的时候;张皇后能够和颜悦色;可是现在一旦有人惹到她的头上;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示人。

    张皇后冷冷一笑:“朝廷出了疑案;百官尽都束手无策;是谁为朝廷效命?宁王谋反;又是谁挺身而出?柳乘风在外头为朝廷奔波;有些人倒是好;倒是过河拆桥起来了。本宫就是想来问问;那些弹劾奏书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么大的声势;这么多的人参与;本宫就不信;这背后没有人主使和挑唆;皇上现在在病榻上;正需养病的时候;却有人借机滋事;这是什么为君分忧?刘卿……”张皇后的脸色又缓和起来:“你是内阁大学士;皇上对你多有依赖;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内阁为何不出面挡一挡?有些人实在太胡闹了;依本宫看;应当严惩几个才好。”

    刘健想不到张皇后竟是这般回护那柳乘风;心里已经有些不悦了;而且今日这事还真有点和后宫干政沾的上一点边;不过他看了一眼病榻上一直抿嘴不语的皇上;心里只怕也明白;别看皇上不话;可是张皇后所的话多半也正是皇上要的。

    刘健这时候自然也不敢表现出不满来;只得道:“娘娘;吾皇圣明;岂可因言治罪;若当真如此;那么对皇上、对娘娘的声誉只怕也……”

    张皇后脸色又不太好看了;语气冷淡的打断刘健道:“你不要拿这些来搪塞本宫;皇上广开言路是一回事;可是有人造谣生非又是另外一回事;现在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本宫也就句准话吧;柳乘风的爵位和封地是一刀一枪自己挣来的;理所应当;至于什么侵吞土地;那更是子虚乌有;现在有人想打廉州的主意;莫是他柳乘风不答应;皇上和本宫也不答应。可要是还有人继续闹;那么对宫里不会有好处;对这些闹事的人也不会有什么好处。”

    张皇后完;脸上的怒气才消散;她当然清楚;一味的狠话是不成的;刘健这种人不可能被一两句恫吓的话吓住;随即她的语气又柔和起来:“你是做臣子的;方才也要为君分忧;现在皇上在病榻上还在为这件事烦心;皇上于你有知遇之恩;再造之德;你作为内阁大学士;自该平息这星议才算是为君分忧是不是?本宫素来敬重刘卿;句诛心的话;皇上可以没有本宫;却不能没有刘卿哪;望刘卿好好思量;以国事为重;更该为皇上想一想;无论是用什么手段;把这件事压下去;如何?”

    先是来硬的;随即又放低姿态给刘健戴上高帽子;这自然也是张皇后的手腕;不过张皇后话都到了这个份上;刘健若是再个不字;只怕也敷衍不过去了。

    刘健深吸了口气;他心里清楚;自己也该图穷匕见了;他沉吟片刻道:“老臣惶恐;当不得娘娘谬赞;话回来;现在那些人这般的闹也确实有些不像话;可是老臣以为;人言可畏;压是压不住的;所以想要平息此事;廉州的事必须得有个名分。”

    “名分?什么名分?”张皇后以为刘健在讨价还价;面露不悦之色……(未完待续)

    (。。 )

    第八百四十五章 :称藩

    刘健不疾不徐;慢吞吞的道:“所谓名分;便是廉州的封地;娘娘想必也是知道;廉州有六成以上的封地并没有经过朝廷的认可;朝廷既不认可;那么即是无主之地……”

    张皇后打断他道:“无主之地?不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吗?这倒是奇了;天下竟还会有无主的土地?”

    刘健不由愣了一下;这张皇后的思维倒是够敏捷的;一句话差点没把他噎死;刘健心里苦笑;却是道:“娘娘错了;是这么;可是那些土地原本属于藩王;我大明天朝;恩泽四方;岂可将藩国的土地纳入名下?事情棘手的地方就在这里;百官们并非针对廉国公;而是害怕廉州这般肆无忌惮的侵吞藩国的土地;会影响到各藩对天朝产生疑惧心理;长此以往;天朝数十年的恩泽就毁于一旦了。娘娘;官员们的心思是好的;若不是万不得已;也不会出此下策。”

    张皇后见刘健这般回护那些上书的官员;心里已是很不高兴了;又是出言打断刘健道:“这么来;事情是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刘卿;皇上和本宫都仰仗于你;你就是这样回话的?本宫的意思是;如何让那些无事生非的人消停下来;至于什么削减廉州府的封地;此事不容商量。”

    刘健苦笑;道:“办法只有一个;不承认柳乘风是我大明的子民。”

    张皇后大怒:“刘卿的这是什么话?”

    刘健道:“娘娘息怒;老臣的意思是。既然柳乘风的封地是在无主之地上;那么宫里索性就将计就计;向百官承认这个事实;比如不承认柳乘风是我大明的子民;可虽然不承认;他毕竟还占着这么多封地是不是?那么不妨效仿安南、朝鲜国的先例;以廉州建藩国。敕封其为藩王;而柳乘风再不是皇上的臣子;却又是我大明的藩臣。这么做对柳乘风并没有什么损失;恰恰相反;他从一个国公一跃成了藩王。在廉州的一亩三分地上一不二;岂不是最好?”

    刘健这么一;张皇后顿时思量起来;不得不刘健的建议并不算坏;张皇后不过是维护柳乘风的利益而已;在她看来;维护了柳乘风就是维护自家的女儿;维护未来的外孙。

    现在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可以敕柳乘风为王;不管怎么。这藩王比一个公爵总是好;而且廉州也不算是蛮荒之地;在那儿建藩为王;足以保柳家世代富贵了。

    况且公爵只是依附在皇室身上;现在柳家自然得宠。可是三四世之后呢?不准哪天就获罪了;若是长远的来打算;让他建国称藩显然更有利子嗣。

    这么一想;张皇后的脸色好了不少;原先对刘健冷言冷语;现在却被一股子慈和替代。她犹豫道:“这么做;是不是会坏了规矩;祖宗的成法里头可有这一条吗?”

    刘健道:“若是不称藩那才是坏了规矩;称藩的话倒是可以效仿安南的先例。当年安南也曾属我大明的辖下;后来朝廷念他们思念故国;因而下旨令他们建藩;这廉州效仿安南国例;也算不上什么坏规矩。”

    所谓安南例;其实就是安南国发生了叛乱;文皇帝便命成国公率军攻入安南;处死了叛乱的大臣;可是后来又有兼并安南的意图;于是索性在安南设立了郡县由朝廷进行直接的管辖;安南人不服;于是叛乱不断;明军身陷其中;最后终于决心撤军;扶立安南王室建国称藩。

    这个过程也没有刘健的那般轻松惬意;可是按理;这确实也算是有个先例在。

    张皇后此时怦然心动了;眼眸便落在了病榻上的皇上一眼;她当然知道;自己和刘健的对话皇上一定也在听;只是不知皇上是什么个意思。

    想必皇上和自己所想的也是相同吧;毕竟为人父母的总是希望子女们日子好过些;太子将来要做皇帝;唯有这个女儿只是个国公夫人;虽也算不错;可是毕竟身份还是差了一些;若是能做个王妃;况且这廉州现在也不算穷乡僻岭;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之处。

    刘禁张皇后并不反对;心里却在感叹李东阳这家伙的手段老辣;若不是他想出这个法子;而单纯去打压柳乘风;只怕就算这事儿办成了内阁也要和他两败俱伤;单看张皇后对柳乘风这般的维护;这事情就没这么容易。反而是这个建藩的法子好;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那柳乘风虽然滚蛋;可是毕竟能做个藩王;还不算亏本;也不至于到鱼死破的地步。至于皇上和张皇后对这个法子也不会有什么抵触。内阁呢?只要柳乘风滚蛋;内阁才不管这个家伙去了哪里;姓柳的只要远离京师;内阁就没什么可担忧的。

    “这件事;还容皇上仔细斟酌一二;不过刘卿的法儿也是不错;本宫没有看错你;你暂且下去吧。”

    张皇后现在自然也不敢拍板;这事儿还得和皇上商议一二才成;所以便想着先把刘健打发走再。

    刘健也不愿意再多逗留;忙起身道:“老臣告辞。”

    寝卧里只剩下了朱佑樘、张皇后和萧敬三人;朱佑樘才睁开了眼;陷入沉思。

    张皇后靠着床榻边沿坐下;凝视着朱佑樘道:“皇上;方才刘健的法儿似乎不错;臣妾前些时日做梦;梦到柳家的那个麟儿将来是要封王的;现在回想起来岂不正应了那个梦吗?现在朝廷那边不肯依;若是不这么办;难道还真削了柳乘风的封地?皇上;便是为了朵朵;这事儿也得答应。”

    张皇后此时被动了心;竟是满心谋划起这件事来;她早就听;廉州那边可比苏杭;让柳家在那儿建国称藩那也没什么坏处;毕竟建国的藩王比宗室的藩王还更体面一些;宗室的藩王只是个名义;表面上是藩;其实封地里的官员都是朝廷任命的;连增加一肖卫都需要请求朝廷恩准;虽然身份尊贵;可是比起真正的国王来还差的远了;柳乘风现在是藩王;将来宫里呢想办法让太康公主的子嗣继承王位;这正是张皇后梦寐以求的事。

    朱佑樘却显得有些郁郁不乐;道:“刘健的建言倒也没什么不好;廉州不是个坏地方;柳乘风对朝廷也有大功;朕也希望他柳家能王侯万代;可是一灯藩就必须就藩;到时他远离京师;离北厩千山万水;太康也必须跟着他去廉州那边;哎……朕有些舍不得啊;更何况;朕若是真出了事;还打算将太子托庇给柳乘风;让柳乘风来辅政;若是令其称藩;只怕……”

    朱佑樘出了弊端;张皇后也变得有些踟躇起来;她方才总是想着柳乘风进爵;却没有想到这上头去;想到太康要远走;也是有些依依不舍;面带犹豫的道:“这么;称藩的事还是罢了?”

    朱佑樘苦笑;道:“你还不知道吗?京师里不少人巴不得柳乘风走的越远越好呢;若是朕不答应;他们是不肯罢休的;到时候真闹起来;朕就怕耽误了社稷;现在威胁要请辞的官员已经超过了百人之数;别以为朕不知道;这件事就是内阁捣的鬼;他们这么做就是想将柳乘风赶走;若是朕今日不答应;到时候这些人真要请辞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少不了这些人;若是这些人和宫里离心离德;朕倒不怕什么;可是换做是太子呢?”

    朱佑樘脸色苍白的可怕;脸上写满了焦灼;沉默了片刻道:“所以朕为难的很;答应不是;不答应又不是;其实你方才的好;柳乘风现在位极人臣了;让他称藩建国对太康有好处;对他也有好处;太子和他关系莫逆;自然也没什么;可是换做是其他的皇帝;未必容得下柳乘风;朕确实该为他、为太康公主好好打算。”

    朱佑樘的话自相矛盾地很;既了称藩的好处;又了称藩的坏处;也是一副踟躇不决的样子。他沉默了片刻;突然道:“萧敬……”

    “奴婢在。”萧敬笑吟吟的回话道。

    方才刘健和张皇后的对话萧敬可都是一字不落的听了;萧敬当然明白内阁在做什么;其实柳乘风若是真的称藩;何止是对内阁有好处;对东厂来也是利大于弊;萧敬心里头佩服内阁的调虎离山之计;可是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此时听到皇上唤他;他连忙应了一声;心里暗暗的想;皇上多半是想问杂家的意思了;杂家该如何回话好呢?

    …………………………………………………………………………………………………………………………………………………………………………………………………………

    第一章送到;本月最后几天;连分类月票榜也没进;没进就没进吧;老虎还是很淡然的;不过多少给点保底的月票吧;至少成绩别太难看了。(未完待续。。)

    (。。 )

    第八百四十六章 :秘密遗诏

    “方才大学士刘健的建言你可听到了?”

    朱佑樘在榻上问道。

    萧敬忙道:“奴婢都听见了。”

    “那么……”朱佑樘沉默了片刻;慢悠悠的道:“那么你来吧;朕和张皇后都是当局者迷;你这局外人或许看的更清楚一些。”

    萧敬道:“奴婢是阉人只知侍奉陛下也没什么见识。若是奴婢的不好;陛下可不要见怪。”

    他舔了舔嘴;慢悠悠的道:“其实这事儿获益最大还是柳乘风;柳乘风现在位极人臣;句实在话;他年轻这么轻;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可是奴婢从未听过位极人臣的臣子能长久的;当然;奴婢也没别的意思;只是随口一而已;陛下莫怪。奴婢忍不住还想再一句;就算退一万步;他柳乘风一辈子还可无忧无虑;可是毕竟现在头已经顶到了房梁上;再想往上是不成了;陛下总不能让他一辈子在京师做个公爵;若是长远来看;建国称藩是陛下和娘娘体恤他。”

    别看萧敬的话颇为中肯;其实萧敬巴不得柳乘风滚的越远越好;这个时候自然是和刘健一个筒里出气。

    朱佑樘不禁点头;慢悠悠的道:“可是太子怎么办?太子无人辅佐;朕总是觉得;这朝廷缺不得柳乘风。”

    萧敬眯着眼;道:“朝廷非缺廉国公不可;陛下;从文皇帝到现在。都是内阁辅国;奴婢还没听过锦衣卫辅国的。柳乘风驻留京师;那便是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现在有皇上在还能袒护;可是太子殿下终究还是要学会处理政事的;先帝们没有柳乘风照样治国;为何独独太子缺不得?陛下;太子已经长大了。”

    萧敬最后一句;是用语重心长的口吻出来的。

    萧敬把皇帝和皇后的心思拿捏的很准。因为没有哪个父母会承认自己的子女愚钝;而萧敬则是告诉皇帝;太子有这个本事治国;柳乘风留在这里。只会引起朝廷的分裂;与其如此;倒不如放出去;这对太子对柳乘风都是好事。

    朱佑樘默默无语了;这件事太大;得容他好好思量。

    张皇后见状;连忙道:“萧公公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你暂且退下吧;皇上和本宫还要再商量商量。”

    萧敬点点头;无声退了出去。

    张皇后目送萧敬离开。才打起精神道:“陛下;刘健和萧敬都巴不得柳乘风走呢。”

    朱佑樘脸色显得有些冷;淡漠的道:“他们的心思;朕都明白;怪只怪柳乘风;这个家伙平时太跋扈了;现在闹到这个地步;他也有责任。”

    朱佑樘强打着精神;虽是疲乏到了极点。却仍不免为这件事犯难。

    不过他口出埋怨之词;张皇后便忍不住抿嘴回护道:“这也怪不得人家?可陛下不要忘了;陛下每次让他办的事哪件不是得罪人的;不得罪人能把事办成吗?现在倒好;倒是数落他的不是了;臣妾也没有怪陛下的意思;只是想告诉陛下;柳乘风没有什么罪过;就算有罪;那是为宫里担下来的罪。”

    朱佑樘苦笑;道:“你的也有道理;哎……事到如今;那么也只能如此了;廉州建国也好;那儿是个好去处;柳家在那儿;可以效仿云南的沐家;为大明朝世守海疆吧;朕待会儿就叫内阁拟旨;这件事也只能这么定了。还有……”

    朱佑樘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正色对张皇后道:“你去取笔墨来。”

    张皇后听到朱佑樘拍板下来;一时患得患失;真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惆怅的好;这一加封只怕往后和太康再也难相见了;自己即将没了丈夫;又要离了女儿;这种滋味可不好受。

    可她毕竟不是寻常村妇;知道这也是为了太康公主好。

    听到朱佑樘要拿笔墨;张皇后的柳眉不禁蹙起来;道:“陛下;都到了这个时候还拿笔墨做什么;好好修养才是。”

    朱佑樘今日不知来了什么精神劲;执拗的摇头:“拿来便是。”

    张皇后只得去唤宫人;朱佑樘却是脸色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