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茶经 > 续茶经 第三章(8)

续茶经 第三章(8)(1/2)

    续茶经 第三章(8)

    《万花谷》:龙焙泉在建安城东侧的凤凰山上,又叫御泉。北苑制造贡茶,茶芽像针一样细小。用这里的水研造,每片计工钱四万分。如果它的颜色白得像乳,那就是最好的了。

    《文献通考》中记载:宋朝的人制造两种茶叶,分为片和散。所谓片,就是龙团旧法,所谓的散,就是茶叶不蒸直接把它晒干,就像今天的茶叶一样。这样才知道在南渡以后,没有蒸过的茶叶才算好。

    《学林新编》:好的茶叶,应在社前就是惊蛰季节的前面制做;其次在火前,就是寒食节的前面;再次就是雨前,就是谷雨季节的前面。唐代僧人齐己有诗说:“高人爱惜藏岩里,白甀对题封火前。”之所以说在火前,那是因为他不知道社前的是最好的。就唐人论茶而言,虽然有陆羽的《茶经》,但是里面的观点也不太准确。到了本朝蔡君谟的《茶录》,论述就很精确了。

    《苕溪诗话》中说:北苑,是官府焙茶的地方,漕司每年都要向皇上进贡;壑源,是私人焙茶的地方,那里的人也将它进献给皇上,但是茶叶还是稍差些。两地相隔了三四里远,如果是沙溪,那就是外焙,跟上面两种烘焙方法相比,就差的远了,是下等。所以鲁直有诗说:“莫遣沙溪来乱真。”就是这样。官府烘焙茶叶,常常在惊蛰以后。

    朱翌在《猗觉寮记》中记载:唐代制造茶叶跟现在不同,现在采茶的人采茶后马上蒸熟再焙干,唐人则是即采即炒。刘梦得《试茶歌》中说:“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又说“阴崖阴岭各不同,未若竹下莓苔地。”生长在竹林间的茶叶最好。

    《武夷志》中记载:通仙井在御茶园里,水质非常甘冽,每当制造茶叶的时候,井水就会自然溢满,供人们使用。

    《金史》中记载:泰和五年的春天,废除了造茶的禁令。

    张源在《茶录》中说:“茶的妙处,在于制造时候的精良,贮藏得当,泡茶的方法得当。品质好坏最重要的是开始的时候,清浊的关键在后面的火候上。”“火烈就有清香,能够防寒祛除疲劳。火大容易烘焦,柴少就会失去翠色。时间长就太熟,时间短就会不熟。熟了就会泛出黄色,生的就呈现黑色。带白点没关系,一点不焦的最好。”“储藏茶叶的地方千万不要在风口和靠近火的地方。通风茶叶就容易受冷,靠近火容易使茶变黄。应该放在我们经常坐卧的地方,靠近人气,就会保持温热而且不会寒冷。必须是板房,不适合土房子。木板房子温暖干燥,土房子里潮湿蒸热。而且还要透气,不要放在过于椅的地方,那样不仅容易潮湿,而且还容易忘记查看。”

    谢肇浙《五杂俎》:“古代的人造茶,大多数将它舂细,然后再蒸。唐代诗中的‘家童隔竹敲茶臼’说的就是这个。到了宋朝的时候才开始用碾。将它揉在一起烘焙,那是本朝才开始的。但是揉的茶,恐怕没有细末容易收藏。”“现在造茶团的方法没有留传下来,但建茶的质量,也远远在吴会其他品种以下。其中武夷、清源两种茶,虽然能与那些上好的品种相抗衡,然而产量不多,十之**是假货,才让它的身价萎靡不振。”福建的方山、太姥、支提,都出产好茶叶,但没有好的制造方法,所以名气没有传出去。我曾经经过松萝,遇见一个制茶的和尚,询问他的诀窍,他说:‘茶叶的香味,本来相差并不太多,只是烘焙的时候火候特别难把握。茶叶尖部太嫩,而蒂部太老。到火候调和的时候,尖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