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纸上卧游记 > 纸上卧游记 第三十八章(1)

纸上卧游记 第三十八章(1)(2/2)


    (2)哪怕对最疯狂、最荒谬的想法也不能有批评意见。

    (3)想法越多越好。

    (4)尽量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或者把别人的若干想法整合成一个新的想法。

    这些内容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问题,而且非常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比如“集思广益”、“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都是古老相传的智慧结晶,而另一方面,头脑风暴技术之所以发展到拥有了现在的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许多企业在照方抓药的时候确实感觉行之有效。尤其在那些更加强调创意的企业,比如著名的IDEO① ,认为头脑风暴技术为他们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利益”。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在评价头脑风暴技术的效用时往往不自觉地作出一种不公正的比较。也就是说,头脑风暴的结果无疑比任何一名参与者“个人”所能贡献的创意更多,也更有价值,然而真正应该与之作比较的其实是所有参与者在独自思考的时候所提出的创意的“总和”。在上述Taylor等人的实验里,后者比前者高出一倍,具有无可争议的统计上的显著性。

    但现实的情形是,人们接受了他们最易于接受的、对传统认识改变不大的知识,不曾费心去怀疑什么,并因为它的“行之有效”而乐此不疲。尽管这种知识常常会披上一件颇具时尚感的专业外衣来吸引那些素以格调自诩的时尚追慕者,但它们毕竟是陈旧的,并且是错误的。

    02.满足期待的知识,

    以《梦的解析》为例

    恐怕再没有哪个人会像弗洛伊德这样,在大众文化中始终盛名不衰,在专业圈里却饱受批判。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作品始终是书店里的长销品种,而借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文字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有着文艺趣味的读者很难在这样那样的文艺理论读物里完全避开弗洛伊德的身影。很多人都知道弗洛伊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著名的三大里程碑之一:哥白尼发现了“我们在哪儿”,达尔文发现了“我们从哪里来”,弗洛伊德则发现了“我们是谁”。非凡的人物会有一些非凡的自信,这个排名原本是弗洛伊德自己搞出来的。

    但我们并不觉得他不够谦虚,的确,就算在心理学本专业的教科书上,弗洛伊德也总是占据着相当的篇幅——尽管在这里更受关注的是他的历史意义,而不是精神分析理论本身的价值。在专业圈里对弗洛伊德最大的责难是在方法论的层面上,尤其在心理学日趋成熟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感到恼火,因为他们发现,弗洛伊德那些丰富而饶有兴味的理论基本都是无法验证的。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科学哲学的奠基人波普尔把弗洛伊德和他的一位著名同胞一起打上了“伪科学”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