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 > 第十四章 废名:将人物“都沉没在作者的自我里面”(1)

第十四章 废名:将人物“都沉没在作者的自我里面”(1)(2/2)

学生写童诗,启人性灵。

    1940年2月,黄梅县长陈宗猷亲自调任废名至黄梅县中,任英语教师。废名花费大部分时间忙于课蒙,自编不少乡土教材。当时废名很受一些学生欢迎,“平时学者风度,平易近人,他很喜欢跟学生聊天。傍晚,他每一出来散步,总有许多学生围着他,喜欢听他讲当代文学界文人逸事,学生心里对他怀有无限崇敬!”他还喜同学生讲《论语》、《庄子》、泰戈尔、鲁迅、叶圣陶、朱自清、陈学昭等人的作品。废名的得意门生翟一民在《永不消逝的“声音”》中回忆废名讲课神态,惟妙惟肖:“虽然他的嗓音沙哑,但朗诵起诗来却是充满深情,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刚直迂回,尽能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真是耐人寻味,让人陶醉,使我们就像是观赏风景秀丽的山水画和倾听一曲清新的田园之歌一样,在潜移默化中感悟高尚的情操”,“同学们常凑在一起风趣地称道先生讲国语课真可谓‘精美至极,妙不可言’,或有幽默者背后称之为‘妙善先生’”。当时新文学在黄梅近乎荒地,是废名培养起许多学生对新文学的兴趣。

    废名从事教育还不拘于地,“冯师(废名原名冯文炳)经常把野外当做教学的大课堂,带领学生们就树阴下席地围坐讲授,不拘形式,使教育生活化、趣味化,超凡脱俗。他说自然万物皆学问,青山绿水随处即文章,学生们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如沐春风、如浴瀚海。”

    废名和学生们同甘共苦,以自己的人格、文格感染了一批有志学生。废名在县中任教达5年之久,七、八、九三班毕业请他作“同学录序”,他大都乐意为之,“以作别后相思之资”。

    抗战胜利后,在俞平伯、朱光潜、汤用彤的力荐下,废名应胡适之聘回到北京大学担任副教授,不久升任教授。这一期间,废名留下的讲稿主要是《新诗讲义》的续四章。此前,他的《新诗讲义》十二章已经结集命名为《谈新诗》出版。这续四章和前十二章后合集成一书于1984年出版。这部《谈新诗》成为《废名讲诗》的“废名讲新诗”的主干部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废名调任东北人民大学教授。1956年任中文系主任。这一期间废名留下的讲义、讲稿有:《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杜诗讲稿》(包括《杜诗稿续》)、《杜甫论》、《杜甫诗论(未完)》、《新民歌讲稿》、《跟青年谈鲁迅》、《鲁迅研究》、《美学讲义》等8部之多。

    1947年北京大学的大一国文课,是每月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作文,交给老师,由老师批改,在批改后要在课堂上发回给每位同学,并且要讲评。废名有次发文,在发到一个学生的文章时,他说:“你的文章像下雨的雨点,东一点西一点乱七八糟。”当他发到一位**学的文章时说:“你的文章写得很好,真像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