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 > 第十四章 废名:将人物“都沉没在作者的自我里面”(2)

第十四章 废名:将人物“都沉没在作者的自我里面”(2)(1/2)

    第十四章 废名:将人物“都沉没在作者的自我里面”(2)

    关于废名在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治学和讲课情况,从他学生的回忆文字中可以略见一二:

    “后来,我们陆续聆听到他的专题课‘鲁迅小说’、‘杜诗’、‘中国古典美学’。一次,班长让我和另一位同学去他家取讲义稿,再送学校印刷。进了他家,看到眼前的情景我俩怔住了:冯老师戴着墨镜,正低头坐在椅子上,一手在胸前托块木板,一手在木板夹的稿纸上吃力地写字。原来,他的视力已很微弱,必须透过那特制墨镜中间的小孔,才能勉强看东西、写字。我俩站在那里无言地注视着冯老师,心里又感动又难过,冯老师发给我们的一摞摞讲义,竟是这样一字一字写出来的啊!”

    ——郑启幕:《遥远的钟声——记冯文炳老师》

    “冯老师被聘为系主任,现代文学教研室唯一的教授,一开学便给我们讲鲁迅专题。虽然印了讲义,他并不照本宣科,而是讲自己的心得,开门见山就分析鲁迅代表作品《阿Q正传》。论点新颖、颇富魅力。如说未庄不是农村,阿Q这个典型也不只是农民,当时引起了一阵争论。但是,冯老师依旧坚持自己的论点,并且从作品形象分析入手,条分缕析,周密论证。他说,学术研究,贵在有独到见解,切忌人云亦云。大学里要发扬学术民主,可以各抒己见。这不多的几句话语,冯老师说得很中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许这是他几十年来治学生涯的心得吧,也许是他带来的最高学府近百年来形成的民主校风吧。”

    ——萧善因:《废名:治学贵有创见》

    狂狷废名讲课的风格全然不同,他不大在意学生是在听还是不在听,也不管学生听得懂听不懂,常常兀自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

    废名一次讲鲁迅的《狂人日记》,一开头他就说:“对《狂人日记》的理解,我比鲁迅先生自己了解得更深刻。”学生们一时愕然。有一次,废名讲写作要炼句,他举出他的小说《桥》中的一段描写炎热的夏日,两个女孩在烈日下走了很长的路,忽然“走近柳荫,仿佛再也不能往前一步。而且,四海八荒同一云!世上难有凉意了。当然,大树不过一把伞,画影为地,日头争不入”。他说:“你们看,这‘日头争不入’真是神来之笔,真是世上唯有凉意了。写文章就要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才叫大手笔。”

    1948年,熊十力和废名都住在原沙滩北大校办松公府的后院,门对门。熊十力写《新唯识论》批评了佛教,而废名信仰佛教,两人常常因此辩论。他们的每次辩论都是声音越辩越高,前院的人员都可以听到,有时甚至动手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