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去他妈的侠客(1/2)

    去他妈的侠客

    一个内向孤僻的青年,因为受了点不公正待遇,于是“愤”起,将6个无辜的民警挨个捅死,使6个家庭瞬间破裂,然后这个杀人犯被奉为了“侠客”,叫好声不绝于耳。这带给我的感触就是:这么些年过去了,我们中很多人的思维活动还一直处于萌芽状态。

    让我们来观摩一下这个侠客的人生吧:北京胡同青年,13岁时父母离异,亲生母亲王静梅和他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难,而雪上加霜的是,他母亲也因为所在的冰箱厂倒闭下岗了。杨佳在家乐福工作了一年,然后声称看不惯那么多尔虞我诈的事情,就辞职了,然后陷入了失业的状态,而这时候他已经20岁了。他的母亲每天除了要面对种种不顺心的事情和恼人的官司,还要在每天早晨给这位20岁的大侠做好一天的饭,否则大侠就不吃。当然,大侠自然也不会做家务,更不会替他操心的母亲分忧,“都是**伺候他,出去办事提前做好中午饭,回去带晚饭,不理他的话他都不吃饭”。期间王静梅因上访被拘留十几天,大侠自顾去同学家玩去了,根本不曾打听母亲的消息这种大侠可真是太酷了!

    这种失业在家,靠母亲做饭供养的情况持续了8年,直到他28岁。然后,因为一次警察盘查他的无证自行车,产生了冲突,被带回警局问讯。在警局里,据说他受到了殴打,但未经确实。此后,他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投诉,要求开除相关民警公职,赔偿其精神损失费,但是公安督察部门认定警察依法有据,不予处理。于是杨佳最终选择了这样的一种方式:杀人。

    这就是侠客杨佳28年的一生。我记得看《德川家康》的时候,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八弥在杀死阿春的时候,大声地说了一句:“这就是人的一生吗?请原谅!”说实话,我同情这个人,这种同情的出发点是基于一种他身上跟我相似的东西,就像我同情马加爵一样。这种行为值得同情甚至被原谅,但不能越过一种基本的价值底线。

    当一个杀人犯在同情的立场上被还原的时候,他总会被赋予种种美好的人格。于是,众人眼中的杨佳开朗友好,遵纪守法,乐于助人,这样善良的人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残暴的行为呢?于是,众人做出了这样的逻辑推论:他一定是被逼的!

    于是出现了权威体制、司法不公正、警察粗暴执法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杨佳的罪行有了体面的借口,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受到这些词汇困扰的大众,他们在体制的剥削下寂然无声,他们在司法的压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