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文学的新路(6)(2/2)

等刊物上,经常发表作品。后在别林斯基的影响和帮助下,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其诗歌创作鲜明地表达了时代的特征,在俄国文坛上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他在诗中控诉了封建农奴制的罪恶,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医生家庭,1843年毕业于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1845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穷人》,在小说中,他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了彼得堡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尖锐地揭露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被别林斯基誉为“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成为俄国文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他的代表作还有《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罪与罚》、《赌徒》、《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1826年生于特维尔省一个地主的家里,先后就读于莫斯科贵族学校和皇村学校。在校读书时,即对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革命等社会政治理论产生兴趣,并猾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849年因在作品中批判**制度,被沙皇政府流放。他以流放见闻为素材写成《外省散记》,对俄国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表示极大的同情,同时,继续猛烈抨击沙皇**制度。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是作为著名的讽刺作家为人们所景仰的。他的代表作还有《一个城市的历史》、《庞巴杜尔先生和庞巴杜尔太太》、《塔什干的老爷们》、《戈洛夫略夫一家》等。他的这些作品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体现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俄国进步文学的遗产。

    杜勃罗留科夫1836年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神父的家庭,先后就读于尼日哥罗德正教中学、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他作为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政论家,对俄国的解放运动及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855年,为了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他创办了手抄刊物《传闻》,1858年出任《现代人》杂志评论栏主编,开办讽刺专栏《口哨》,发表讽刺农奴制的文章。他的主要论著有《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真正的白天什么时候到来》、《逆来顺受的人》等。杜勃罗留科夫被赫尔岑称为“未来风暴中年轻的旗子”。在上述著作中,鲜明地表达了他维护人民利益,支持农民革命,反对农奴制的战斗精神;坚持、发展革命民主主义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唯物主义的美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