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文学的新路(6)(1/2)

    文学的新路(6)

    俄国斯文学可以自豪的唯一流派——自然派

    19世纪50年代,俄国农奴制危机进一步加剧,俄国社会发展处在封建农奴制解体“前夜”。1853—1856年,农奴制的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先进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打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加快了农奴制的灭亡。如果说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那么,这时俄国文学的主流,则是重视反映重大的社会现象,把握时代的脉搏,使反对封建农奴制的主题不断加强。在果戈理的影响下,40—50年代的俄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以批判农奴制**俄国的现实为主导倾向的作家,形成了“俄罗斯文学可以自豪的唯一流派”——自然派。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屠格涅夫(后文介绍)冈察洛夫、亚·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里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萨尔蒂科夫—谢德林,以及杜勃罗留科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他们继承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和别林斯基等人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使现实主义在俄国的文学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冈察洛夫1812年生于辛比尔斯克的一个商人家庭,183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后,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在别林斯基的影响下,逐渐放弃了自然主义的写作方法,开始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他认为,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人物,应该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本身生活于其中的时代”。184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故事》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在这部作品中,他通过贵族青年彼得·阿杜耶夫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在俄国正在成长的资本主义关系。当时俄国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激发了冈察洛夫的创作**。在他的代表作《奥勃洛莫夫》中,具体地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夜俄国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通过对地主知识分子奥勃洛莫夫这一“多余的人”的典型的刻画,表达了俄国社会强烈的反抗农奴制的情绪。“奥勃洛莫夫”这一文学典型成为俄国“没落地主”的同义词。在另一部长篇小说《悬崖》中,反映了冈察洛夫60年代后的思想变化和矛盾心理,因而受到团结在《现代人》周围的进步派的批评。

    涅克拉索夫1821年生于乌克兰一个军官的家庭。因违背父愿,离开武备学堂去报考大学,被家庭断绝经济供给,从17岁起开始了贫困的生活。他在彼得堡大学旁听时,开始了诗歌创作,在《祖国之子》、《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