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长白山下》峻青(2/2)

落地散生于红松、云冷杉及针阔混交林中,而小片纯林仅仅在二道白河镇附近才有。这种松树,既不象黄山松那样奇形怪状,也不象承德松那样魁梧雄伟,而确象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它的腰身纤细而挺拔,树干光滑而细腻,皮肤呈粉红色,十分悦目。针叶短而密,苍翠得十分可爱,很有点象五针松的针叶。树冠不大,而却非常秀丽。总之,这松,是非常的美,它既有一般松树那样挺拔刚直的美,又有着一般松树所没有的那种妩媚秀丽婀娜多姿态的美,女性的美。所以,它给人们的印象是特别深刻的。凡是到过长白山的人,没有不赞美和喜爱这美人松的。人们用“醒时眼前立,星时梦中来”这两句话,形容它给予人的深刻印象和眷恋之情,是一点都不过份的。

    关于这美人松,还有着一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活动在长白山的深山密林里。在一次战略转移中,一个护士背着一个伤病员迂回在一片挺拔秀丽的松林里,不幸被敌人发现了。敌人用大批兵力追赶她,护士一看眼前这么多敌人,知道冲不出去了,于是她机智地把伤病员安置在一堆灌木丛底下的石洞里,就向相反方向跑去。敌人从四面八方向她猛扑过来,她躲在一棵松树后面,朝冲上来的鬼子射击,敌人一个又一个地倒下去了。她边跑边还击,不她跑出几里地之后,子弹打光了,她也受了伤,她倚在一棵高大笔直的松树后面,鲜血顺着胸脯流下来,从树干一直流到树根,染红了整个松树。她忍痛把枪砸碎,壮烈牺牲了……传说打这以后,这种松树的颜色改变了,变成了现在和人们皮肤差不多的颜色。树的长相,也变得象那个美丽的护士姑娘一样,亭亭玉立,妩媚刚强。山里人都说,这美人松就是那个护士姑娘的化身,是英雄人崇高象征。”(引自《绿海林涛》)

    在长白山脚下,还有着一种更加奇特的树木,这就是岳桦树。这树的树干并不太高大,最高的也不过一、二十米左右,但它的树冠却铺撒得十分宽广。它的枝□,也不象一般的树木那样的笔直地向上生长,而是弯弯曲曲地向四面八方的横处伸展,样子非常奇特。这就是著名的岳桦林带。这片茂密的林带,象一条裙子一样,围绕在长白山火山锥体的下部。人们告诉我:这林带生长在海拔一千八百米至二千米之间的山坡上。这里地面坡度陡峭,气候寒冷,月平均气温为10——14,生成季节常有八级以上大风。土质薄,雨量大,一般树木都不能适应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就连那不比有傲风斗雪的苍松,也无法在这儿生长。而唯独这岳桦树,却能够在这儿战风斗雪,顽强地生长,并繁衍着子孙后代,发展成为一片苍苍茫茫茂密昌盛的岳桦林带。它们屹立在斗争的最前线,英勇地抵御着严寒风暴,护卫着它身后辽阔无边的林海中的亿万棵树木花草。那高山的风暴和冰雪严寒,把它们那本来是雪白光滑的躯干,弄得斑斑驳驳,遍体鳞伤;把它们那本来是伸得笔直的枝□,弄得弯弯曲曲,奇形怪状。但它们却带着这满身的伤痕,顽强地长生着,毫不屈服地生长着,坚守着,而决不退后一步!

    这又使我想起了那些在敌人的白色恐怖高压下,在敌人的狂风暴雨般的炮火下,带着累累伤痕顽强地战斗在最前线的英雄战士。

    天池遇险

    穿过岳桦林带,耳边响起了一片震耳的哗哗声,循着这声音望去,只见在我们的右边,出现了一条布满了乱石的河谷,河谷中间,有一条雪白的河流。这震耳的响声,就是从那河流中发出来的。这河里的水,流得非常急,加上河谷中乱石纵横,那水遇着乱石,就激起了一阵阵哗哗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水花,远远望去,就象一条雪练人似的,白得耀眼。所以人们就把这条河,称之为白河。这白河的水,来自长白山丘池,也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几条东北著名大江的源头。

    我们的汽车沿着白河向上跑了不大一会儿,车中就有个人大声地咸了起来:

    “长白山,长白山!”

    我从车窗中探出头来,从低矮的岳桦林的上空,仰头向上空望去,果然看到一府黑黝黝的高大的山岭,象一片乌云似的,高高地耸立在我们的前面。这时候,天正在下着小雨,云雾边迷□,象罩上了一片飘动着的薄纱似的,使得那黑黝黝的山岭,影影绰绰,时隐时现。一阵阵比白河的水声更加巨大的声音,从那云雾迷□的山腰间传了出来,这声音,象雷鸣,象海啸,那么震耳,那么令人惊恐。循着这声音望去,但见云雾开处,一片雪白的巨大的水流,从半空中直泻下来,这就是长白山瀑布。

    这瀑布发源于天池,流经一千二百五十米的乘槎河后,就从高达六十八米的悬崖峭壁上飞流而下,愉似一匹巨大的白练,从半空中飘落下来。它那雪白色的巨流,衬托着共黑色的岩石,显得特别雪白,耀眼。它那磅礴的气势,更是壮观动人。特别是当距离瀑布稍近一点的地方时,那情景就更加壮观了。但见那两条雪白的瀑布,以雷霆万钧之势,从高耸入云的黑苍苍的山巅上,直泻下来,冲向深深的谷底,激起了一道道几丈高的水柱和一团团雪白的水花。这一道道水柱和一团团水花,又象焰火似的纷纷扬扬眉吐气地飘落下来,煞是好看。而这些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的水花,又幻化成一团团一片片迷迷□□的水蒸汽,象轻烟,象薄雾,又象一缕缕流动着的白云,在潭边峭壁间向上飘浮。晴天的时候,阳光的照射下,这水蒸汽就幻化成一道道五色缤纷的彩虹,象一座拱侨似的,横跨在半山腰间。这就使得那本来就很壮观的瀑布,更增加了一层绚丽、神秘的色彩。

    但,这还只不过是长白山上壮丽景色的入口之处的大门呢。由这瀑布形成的大门的旁边,沿着陡峭的石壁,向上攀登两千多米,就可以看到一个更加壮丽、奇特世间罕见的迷人景色,这就是长白山最高峰上的沧海——天池。

    人们告诉我:这长白山,由于山高在两千六百米以上,山上终年雪积云封所以叫长白山,又称白头山。它是一座火山,在过去古老的年代中,它有多少次喷发:第一次是在一五九七年八月;第二是在一六八八年四月;第三次是在一七○二年四月。

    这长白山顶的多次火山喷发,喷出的大量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使长白山山体增高,成为同心圆状的火山锥体。并环绕着火山口周围,形成了十六座高达海拔两千五百米以上的陡峭奇峰。而那巨大的火山口,则变成了一片苍茫辽阔的山巅大湖,这就是天池。

    天池,位于长白山巅的中心点,呈椭圆形,水面高程为海拔两千九十四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山口湖。它南北长近十华里,东西宽达七华里,平均水深二百○四米,最大水深三百七十米。它如此辽阔深邃,使人站在它的岸边,纵目远眺,确是仿佛有置身于水天苍茫辽阔无垠的浩瀚沧海之滨的感觉。而天池周围的那十六座挺拔雄伟的山峰,环绕着这“处处高山镜里天”的天池,就更增加了天池的壮丽景色。但,最美丽的还是那天池的水色,一般的湖水是蓝的,海水也是蓝的,但是天池的水色,比湖水、海水还要蓝,还要好看。它蓝得出奇,蓝得无法形容。特别是晴天的时候,那碧水映着蓝天,蓝得无比鲜艳,无比好看,。而在下雨阴天的时候,湖上云雾迷□,又有着另一番迷人的风光。

    还有人告诉我:天池中,还有一种怪兽,它的形状象牛,嘴是扁的,露了水面的脊呈棱形,深黑色,它游得很快,划水线拖出几十米。今年七月间,我在湖南武陵山区和雷加一起游览时,他告诉我:他在一次登天池时,也曾亲眼看到过这种怪兽。我在今年春天广州出版社的《旋伴》杂志上,还看到过一张拍摄下了这个怪兽的照片呢。但也有人说,那不是怪兽,是浮石,或者棕熊。不管怎么说,这天池是既美丽,又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这就使更加神驰向往了。我真恨不能立刻就爬上这长白山巅,一窥那天池的绝妙景色。可是不巧得很,这天偏偏下雨,山上坡陡路滑,无法攀登,所以决定今天都不上山,只在山下看看瀑布,洗洗温泉。等到明天天晴时,再来登山。

    第二天早晨,一仍未放晴,雨却下得小了。大家登山心切,决定前去登山。可是,好心的主人,却不准我和庐湘同志去,因为他们考虑到我们两人的年纪大了,特别是我有心肝病,不能攀登上那又高又陡长达六华里的险坡。所以他们决定明天天晴后,给我们乘一辆小车,从另外一条路上,直接把车开到山上气象站前面,从那里可以俯瞰天池全景。这是许多老人游览天池的另一条路径。

    这们,我们只好等待了。

    从我们和住处二道白河到长白山脚下,有九十多华里,乘大客车要跑一个小时。他们早晨开车的时候,天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但过了一个多小时,天就晴了。二道白河小镇的上空,出现了灿烂的阳光,我们都为今天登山的人们而庆幸,也为明天我们这两个年老体弱的人能够上山而高兴。

    黄昏时,当桔红色的晚霞把二道白河小镇周围的苍茫林海涂上了一片绚丽的色彩时,大客车带着满身泥浆开进了小镇,登山的人们回来了。

    我和庐湘同志怀着喜悦和急迫的心情。迎上前去,想听一听他们游览天池的观感。

    哪知车门开处,第一个走下来的朋友,却拉住了我的手,大声地说:

    “啊呀,老天爷呀,差一点咱们就见不着面了。”

    紧接着,所有涌下车来的人们,都一个个张口咋舌,大叫危险不止。

    原来今天登山遇险了,一大片滚石,自天而降,险些把他们砸上。

    有位现场向我叙述了他们的惊险遭遇。

    原来长白山气候多变,有进阴雨连绵几天都不放晴;有时正是朗朗晴空却忽然卷来一片黑云,立刻就狂风呼啸,砂石飞腾,暴雨倾盆,冰雪骤至。今天,二道白河小镇的上空,整天都是阳光灿烂,晴空一碧。而长白山上,地依然云封雾罩,阴雨不停。他们只好冒雨登山。

    他们沿着靠近瀑布的右边的羊肠小道,向上攀登。山坡很高很陡,而路又非常狭窄,崎岖难行。特别是由于这儿是火山喷发地带,那炽热的岩浆和高温,把山上的石头都烧酥了,所以每逢大风大雨的天气时,山上的石头,就常常往下滚落,而登山小路的石头,也都是活动的,脚一踩上进,它们就骨碌碌地乱动,稍不小心,就会被滑倒。

    他们小心翼翼地踩着这活动的乱石,艰难地向上攀登着,那从半空中飞流而下的瀑布,象两条巨大的白练,从离他们不远处的陡壁悬崖上倾泻下来,发出山崩地裂般的震耳的响声,这就更增加了恐怖的气氛。尤其不他们向上攀登到一处名叫黑风口的时候,这恐怖的气氛,就更加强烈了。这黑风口,风特别大,那狂风呼啸声和那瀑布的轰鸣声,声撼山谷,震耳欲聋。而这时,他们正走在一段非常险峻的小道上,这小道十分狭窄,最宽处也不过一米。右面是陡削的岩石,左面是万丈深渊。那特大的狂风把人刮得站立不稳,而脚下的乱石又不住地晃动,正在这时,忽然听到半空中,响起了一阵巨大的隆隆声,这声音,象雷鸣,越响越大,越来越近。紧接着,一大片大大小小的岩石,就象倾盆大雨似的,带着巨大的响声,蹦蹦跳跳地紧擦着这位同志的身边,滚落下去。另外一些小点的石头,也象骤雨似的,随着滚落下去……

    这突如其来的滚石,把他吓呆了。他直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滚石过后,他才意识到了这巨大的危险,而且根据常识,他判断:这一阵滚石,很快就会到来,面临着这种危险,究竟怎么办?继续前进呢?不是赶快后退?这很难做出抉择。因为谁也无法预料那即将来临的更大的滚石,究竟是落在他们的前面呢?还是落在他们的后面?

    他来不及更多的考虑,一横心:走,继续向前走,宁肯在前进中被滚石砸死,也决不后退。因为,他知道,天池已经不远了,它就在上面。

    于是,他迈开脚步,继续向上走去。哪知他刚走了几步,忽然觉得眼前一阵发暗,抬头一看,只见就在他前进的方向,迎面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片片白色的云雾,在他的正前方的空中,飘来飘去。云雾中,有一些影影绰绰的东西在晃动,它们的样子很奇怪,有的象巨人,有的象怪兽,而且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一会儿白,一会儿红,一会儿黑苍苍的,一会儿黄土土的,变幻无常。这一下子,更把他吓愣了。一霎那间,这个有着很高文化修养和科学知识从不相信鬼神的人,竟然闪过了这样一个念头:“这是鬼神在挡着我的路。完了,今天我完了,肯定活不成了。”

    正在他这样想着的,忽然一阵大风过处,眼前那一些飘忽晃动的怪发报不见了。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堵高高耸立着的巨大岩石。原来,那一些飘飘忽忽晃动着怪物,是一片片云雾在这巨大的岩石上飘动时所形成的幻影。不止是这一位同志,另外好几个同志也都看到了这个可怕的景象,也都有着与他同样的恐怖的感觉。当云开雾散后,削壁露出了真面目时,他们不再有鬼怪挡路的恐怖了,而却又产生了另外一种恐怖:这就是这堵巨大的石壁,不止是高高地耸立在他们的面前,挡着他们的去路,而且,那石壁的上部,向下倾斜着,使人觉得它仿佛就要坠落下来,把人们压在底下似的。这真是队象丛生,惊恐不已。但他们还是壮起胆来,勇敢地前进了。

    天池在吸引着他们。

    当他们攀上了最后一座高峰看到了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天池时,全都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啊,天池,它本来就很美丽,经过了这番历险之后,它就更加使人感到美丽无比了。

    不少的人都不约而是的想起了这样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

    也有好心的朋友对我说:“幸亏你今天没去,避免了一场惊险。”

    可我却非常惋惜失去了这样的一个好机会。我宁可受一场惊险,特别是当我知道因为正在修路,禁止车辆通行,明天将取消我和庐湘乘小车直达气象站的计划,要和全体同志一起返回吉林时,我的惋惜之情,就更加强烈了。

    尽管朋友们惦记着我,特地汽水瓶,灌了一瓶清洌甘甜的天池水带给我;还有的朋友还特地为我采来了一束生长在两千米以上高寒地带天池岸边的山花,我的惋惜之心,还是难以消除的。

    可这能怪谁呢?我只能怪自己的身体不争气。

    第二天,我人告别了长白山,踏上了返回吉林的千里归程。在车上,我喝着那从天池中灌来的清水,看着那从天池岸边采来的野花,又感受到了东北人民的淳朴热情。

    是的,我此次炎夏盛暑的东北之行,的确是到处都强烈感受到东北人民的淳朴、热情、豪放。他们对人是那么诚恳,真是一见如故,他们会尽量的倾其所有,慷慨地把一切最好吃的东西,都奉献给你。而他们大多数又都喜欢喝酒,酒量又很大。他们会一杯又一杯的灌你,一醉方休。如果你不喝,他们会不高兴,认为你是看不起他们。他们又是勤劳勇敢的人们,不怕风雪严寒,不怕凶禽猛兽,在茫茫的林海中,在辽阔的荒野上,艰苦而坚韧地开拓着,跋涉着。尤其是在那艰苦的战争年月里,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事绩,为中国人民抵御异族侵略的光荣历史,写下了多么辉煌灿烂的篇章啊!

    汽车在茫茫的林海中,飞驰前进。我从车窗里探出头去,望着那高耸天际云雾迷□的长白山巅,望着那无边无际苍翠茂密的原始大森林,又深深地感受到关东大地的博大、壮丽和雄伟的气魄。

    啊,正是这辽阔雄伟的森林山野,和那来自天池一泻千里的松花江水,孕育着滋润着关东大地的英雄儿女,形成了这种敦厚朴质的民风,勇敢强悍的性格,博大高爽的胸怀。

    啊,未能一睹天池,固然是一憾事,可是我已充分地感受到这东北大地的雄伟气魄,和充分领受到东北人民的纯真友情,也就足已使我感到很大的满足了。更何况,我已痛饮过那胜赛琼浆玉液的天池之水,也就可以算得上是宿愿已偿,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