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现代名家写景400篇 > 《桂湖与杨升庵祠》钟树梁

《桂湖与杨升庵祠》钟树梁(2/2)

以及天文、地理、医药、动植物学都有所研讨和著述。还写了大量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反映边疆风土人物,揭露封建暴政的诗、古文辞和通俗文学作品。总计他的著作有四百多种,真算得是博学通人。他的著作中虽然有些疏忽、失误的地方为后人所说议,但暇不掩瑜,精华不少,学术和文学价值是很高的。

    桂湖有原名卫湖的说法,说是三国时新都县令卫常在这里凿湖兴水利,故名卫湖,是桂湖的前身.这个说法,从前人已认为不可信。但在杨升庵前,这里确已有一个湖,升庵沿堤种桂几百株,有一番经营,从此这个湖就叫桂湖了。清道光年间,在桂湖上建了升庵祠,并刻木为升庵像,修了一些亭馆,桂湖就渐有规模。解放后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塔修整理,颇费心力,桂湖和升庵祠遂成为游览胜地。

    杨升庵生在湖边,长在湖边,读书和结婚也都在湖边。他在30岁上,继聚遂宁女子黄峨为妻。黄峨的父亲黄珂,宫居尚书,是杨慎的父亲杨迁和的好友。黄蛾是一个有教养的女诗人,她曾同杨升庵居住北京,又曾陪升庵在永昌成地几年,后因新都老家需人照料,便同杨镇长期别离。

    桂湖这个名称,最初见于杨升庵的《桂湖曲送胡孝思》一诗:“君来桂湖上,湖水生清风。清风如怀君,洒然秋期同。君去检湖上,湖水映明月。明月如怀君,怅然何时辍。湖风向客清,湖月照人明。别离仅有忆,风月重含情。……”

    桂湖明月,长照离愁,杨升庵留别黄峨的《罗江怨》散曲就更为凄楚。这个散曲可能是杨慎一度奔父丧运里,不久又离别故乡远去永昌时留别黄峨之作”。曲子写道;

    “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

    又一首,黄峨送别杨升庵:“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

    读到上面这两支散曲的人,莫不为他们洒一掬同情之泪。

    湖以挂名,湖上的桂花自来就很多。但濒临解放的那几年,桂树多遭砍伐,日就凋残,有些遭了虫蛀,长叶而不发花,只一片凄凉景象。解放后,新添小桂树达4000多株,近年来已经长大。每当清秋时节,不仅“香世界”一带芳香远扬,整个湖上都是香气袭人。这时候,桂湖每天要接纳四方的游客一两万人。正是桂花皎洁,月华如水,满怀诗意满身香。

    桂湖的秋景美而清,而盛夏时的湖光则美而艳。游人举目四望;满湖红荷,开得正繁;赤日朗照,愈见妖娆。千万朵红荷花和千万柄绿荷叶相依相傍,微风吹动,好象在向千万游人招手相迎,点头示意。

    夜色朦胧,香风徐送,月光之下的临水亭台,如“杭 秋”、“个锦江”、“聆香阁”、“交加亭”、“绿漪亭”、“沉霞檄”等处,最为人们所喜爱.游人各倚雕栏,频吹玉笛,或从不同的湖亭角度来欣赏荷地风光。清晨,莲梦初醒,人们也许会吟诵着杨升庵的《白莲》诗:“凌波仙子白霓裳,风助精神露洗妆。曾向蕊珠宫里见,人间何处有红芳?”也许会步升庵这首诗的原韵而和答道:“芙蓉仙子彩霞裳,无限风情弄晓妆。一自人间曾伏虎,湖山处处有红芳!” 秋去冬和人们又可看到桂湖里的冬梅.不多的几树梅花,越显桂湖的俊俏。桂湖曾有“小西湖”之称。杭州的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曾久居湖上的学者和诗人俞曲园说过:“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这一个比较虽不一定适用于桂湖,但桂湖的雪景也确为出色。特别是川西难遇雪天,一番大雪下降,游人都冒雪冲寒而来。湖上漫天瑞雪纷飞,湖面明冰铺展,亭台楼阁,粉妆玉琢,轮廓越加分明。升庵祠宁静肃穆,惟有松竹相伴;清冷的空气中不时飘来蜡梅和红梅幽香。再登上那个设想新奇的由湖滨伸入田野的“观稼台”眺望,只见千里万里,皓皓无边,此时的桂湖,又是白琉璃上的一座莹洁的牙雕了。

    银色世界,冰玉情操,面对着这皎无纤尘的美景,自然地联想到历史上这位不为威武所屈,不为困穷所移的学者、诗人品行的高洁,而最为人传诵的黄峨的诗句,“日归日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又浮上人们的心头。诗是做得很好的,以《诗经》上的征人、思妇的现成i司句为对。妙合天然;虽有所本,但“袭故弥新”。年年岁暮,长望归人,天地同昏,夫妻永别,封建时代里那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封建王朝对有用人才极为狠毒的残酷镇压,又不免引起了人们的无惭愤慨。

    在今天,人们有了真正的自由、欢乐和更多的游兴,这个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升庵祠,才布置得如此精善。解放前的升庵词(当时名升庵殿)徒有其名,今天在**的领导下,它才面目一新。多年前,已搜集到升庵的遗著、遗物和有关文物、书籍,其中有不少是善本书。《杨升庵全集》、《杨升庵批点草堂诗余》、《杨升庵批点花间集》都是明代刻本。杨升庵现存的法书极少,现在已尽很大力量搜集到一些。杨升庵在云南境内的不少遗迹,也都得到重视、考实和保护。

    人们再瞻仰一下悬挂在壁上的杨升庵木刻像,似乎也年《了许多;他北望李白故乡彭明县新建的李白饲,南望成都的杜甫草堂,再远一点,望到了眉山县的三苏祠。在青山起伏、白云缥缈之中,他同几位诗人似乎正在和今天的祖国人民一道,为四个现代化的宏图大业而把臂联吟、纵情歌唱呢!

    1978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