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世法平等(2/2)

“无缘”的王孙公子另有其人,我考出是第十四回出现的那位陈也俊(曹雪芹明文称他和另几位为“王孙公子”)。我在探佚小说《妙玉之死》中,写下了自己对八十回后妙玉命运的描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一阅。

    “拢翠庵茶品梅花雪”这半回书,只用了1325个字(按庚辰本统计,其他本子出入有限),就把妙玉性格活跳出来。曹雪芹写妙玉拉宝钗、黛玉到耳房去品私房茶,宝玉跟了过去。妙玉给钗、黛二位用的茶具,那名字又难写,又难读,都是稀世古玩;给宝玉用的呢,则是她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看上去似乎平庸。这时候宝玉就发牢骚了,当然主要是开玩笑,他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立刻正告他:“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妙玉究竟是怎样的家族背景?又究竟为什么从江南流落到京城大观园?她怎么会拥有那么多价值连城的珍贵瓷器珍玩?她实在是十二钗蔗里最神秘的一位女性,其神秘度比秦可卿还更胜一筹。

    贾宝玉所说的“世法平等”一语,源于《金刚经》。《金刚经》里过去被人引用最多的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几句,这是很虚无的观念。《金刚经》里也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句子,却又能让人感受到在佛法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种温馨许诺,使信众增强在攘攘红尘中继续趱行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写贾宝玉说那句话时,故意把“是法平等”写成“世法平等”,虽然这句前后的句子各古本多有差异,但这四个字却完全一样,可见是曹雪芹原笔原意。曹雪芹通怪宝玉这一艺术形象,表述了世界上人人应该平等相处的人际法则。这不但在他那个时代是超前的,就是搁在今天,也是很先进的思想。联想到近时,还有一些人嫌贫爱富,甚至对外出打工的农民特别多的省份歧视,对来自那一地域的农民工“老实不客气”,难道这些人不应该感到惭愧,不应该在“世法平等”的理念中改弦易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