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尽其才(1/2)

    人尽其才

    2010年11月14日,**总理在澳门旅游活动中心会见了澳门各界人士代表,并发表了题为《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的演讲。在演讲中,**总理说道:“保持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是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一百年前,著名思想家郑观应就在离这里只有几公里的屋子里,写下了唤醒千百万中华儿女的《盛世危言》。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强国,先富国;欲富国,先富民。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使人尽其才。”温总理坚信,“在澳门这样一个拥有包容互进、守望相助优良传统的地方,只要善集民智,广聚民心,齐汇民力,充分调动每一位澳门同胞的积极性,就一定能把澳门建设得更加美好。”

    温总理这段话虽然是针对澳门的发展提出的,但同样适用于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发展。这段话告诉我们要重视人才,更要善于用人,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淮南子?兵略训》中说道:“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使国家中的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都能够将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应用到工作中,并且不遗余力地投入其中,那么小到自己现有的工作,大至国家民族都会有长足发展。正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工作。如果用错的钥匙去开锁可能永远也打不开,只会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找到匹配的钥匙,则会事半功倍;用人也是一样,不仅要能发现人才,而且要深知他的过人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不会出现“杀鸡用牛刀”的笑话。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中说道“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明的人常常善于救人,所以没有被抛弃不顾的人;明智的人非常善于使用物品,所以没有什么东西会被废弃不用。老子认为这样就是得到“道”的精妙之处了。李白曾经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认为每个人降生到世界上不可能在各个领域都做到尽善尽美,但总有一方面是你所独有的而别人却不能达到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所以要学会将自己最优秀的潜质用于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如果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国家的各项建设将会在和谐的状态下顺利进行,并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

    屈原的《卜居》 中提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大意是说: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比就会觉得短。寸虽然很短,但是与更短的东西比就会觉得长。万事万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即使智者也有不明智的地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要取其精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事物的优势。这句话同样强调了要各尽其力,扬长避短。

    汉代的班彪在《王命论》中曾这样评价汉高祖时期国家兴盛的原因:“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这段话的大意是,汉高祖之所以能建立盖世的功业有五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