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温文载道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2/2)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他写了许多针砭时弊、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歌。这首《观刈麦》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观刈麦》是他早期的诗作,描写的是农民在五月麦收时节辛苦劳作的场景。在全诗的结尾白居易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三句话将全诗的情感升华,表现出作者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情,同时也是对自己以往毫无作为进行的深刻反省。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元代张养浩的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句。全文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走到潼关这个地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峦如同静止一般,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奔腾不息就像是在怒吼一样,在这群山环绕、河流奔腾之间,潼关位于其中。遥望古都长安,回想起长安城曾经的繁华昌盛,而如今却是残垣断壁一片衰颓,不由得感慨万千。秦汉两朝都曾在长安大兴土木,建造美丽巍峨的宫殿,如今再走过这些地方,发现曾经的辉煌如今都被淹没在废墟之下,成为一抔泥土,无差无别。在历史上每兴起一个朝代就要大兴土木,修筑豪华的宫殿,这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徭役和灾难;一个朝代经历战争最后灭亡,最遭殃的就是普通百姓。张养浩在这篇作品中将自己对百姓的同情表现在景物描写之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传达的其实是张养浩自己强烈的愤慨之情,他是为百姓的苦难而愤慨。

    张养浩是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二十三代孙,少年时就名扬天下。抱着“致君泽民”的理想入仕,为官清廉,关心百姓,却被黑暗**的官场现实无情地打击,最终不得不辞官回家,隐居田园。这篇《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在一次赴官上任途中的所见所闻,张养浩面对人民的苦难,作了这曲小令表达自己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不曾缺少忧心民间疾苦的官员文人,也正是因为这些人,中国的文化才能历经千年而不衰退,一直传承下来。陆游在罢官后,睡梦之中仍然忧心国家山河的安危,郑板桥把风吹竹叶声当成百姓的疾苦之声,张养浩面对奔腾的黄河想到的也是天下百姓是否能够安居乐业……**总理借用“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来表达自己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实在是深刻。中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时刻关心民间疾苦、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执政者的正确领导。相信在这样的执政理念指导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前途必将一片光明!

    /GB/1029/42354/4786507.html  2006年9月6日

    《**总理接受欧洲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