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温文载道 >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1/2)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应大会发言人的邀请参加了记者会。会上,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谈到中国代表团在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表现傲慢的事情。**总理回答说:“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但毕竟你还给了我一个澄清真相的机会,因此,我首先应该感谢你。”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子刘子自传》,原文为:“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这段话的意思是:健健康康地活下来,也没有活得十分卑贱,这是我的福分啊!然而后来却多灾多难,数次遭遇人生的不幸。上天赋予我的才能,不能够很好地施展开来。即使有人恶意地诽谤我,但是对于我的所作所为,我问心无愧!现在躺在朝北的窗子下面,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死后能够靠近先人,赢得他们像生前一样对我的疼爱,加之人的灵魂能够无处不在,那又有什么理由计较过去的事情呢!在这段话中,刘禹锡既因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而感到十分遗憾;但同时又为自己能够洁身自好、无愧于心而感到万分自豪。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刘禹锡高洁的人格和至死不渝的政治志向。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是要求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随便因为别人的诽谤或者其他言语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不要同流合污。这种思想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孔子大力批驳“乡愿”,也正是为了提倡这种思想。

    《论语?阳货》中提到:“乡愿,德之贼也。”

    所谓“乡愿”,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阳货》中注释说:“乡愿,乡人之愿者也。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独以愿称。夫子以其似德非德,而反乱乎德,故以为德之贼而深恶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乡愿,是指全乡的人都喜欢的。为什么全乡人都喜欢呢?是因为他和全乡人同流合污、媚惑世人,因此在全乡人中,都认为他是好的。孔子把这种看起来像是有德行,其实并不是真正有德行,而是扰乱品德的人,称为“德之贼”,即败坏德行的人。

    《论语?子路》篇中进一步解释了孔子的观点: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贡问孔子:“全乡人都说他好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不一定好。”子贡又问:“那全乡人都讨厌的人呢?”孔子说:“不一定是坏人。不如那些让好人喜欢,让坏人讨厌的人。”朱熹接着注释说:“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有其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的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