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温文载道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3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如何评价朱镕基总理以及现在政府面临的主要困难,**总理说:“上届政府在朱镕基总理的领导下,忠实地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人民是满意的。我们现在的全部工作都是在前任的基础上开始的。前人给我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摆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还要我们继续进行开创性的工作。我总记着一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经常犯错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改正错误;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行动;一个人的想法只有在脸上表现出来,在说话中表达出来,其他人才能了解他的内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能坚持法制的大臣和足以辅佐皇帝的贤人,又缺少实力相当的敌对国家或者没有外来的灾难,这样的国家常常是要灭亡的。灭亡之后我们才明白,处于忧虑祸患中的国家反而能够生存下来;那些享受安定、贪图享乐的国家往往会亡国。在这里,孟子更加强调的是人越在艰难困苦、忧虑祸患中,越能够发愤图强、自强不息。

    忧患意识的价值核心在于能够在安定中嗅到危机,从福祉中看到祸患的萌芽,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吕氏春秋?慎大览》中说道:“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贤明的君主在国家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就会越来越恐惧。但凡大的国家,往往会小看邻国;所谓强大的国家,是因为它得胜比较多。战胜了那么多的敌人怨怼肯定就多,小看邻国肯定祸患就会增多。面对这样多的忧患和怨怼,即使国家再强大,又怎么能不感到恐惧和忧虑呢!因此,贤明的君主会在安定的时候思考遇到危险会怎样,在通达的时候思考困窘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在得到的时候思考失去的时候要如何弥补。

    《孝经?诸侯章第三》也说过:“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处于高位之上,能够不骄傲,那么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谨慎遵守律法,财富再充裕也不会有损益。居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