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温文载道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1/2)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在会上说:“大会顺利结束了,但是我们面前的路是不平坦的,要保持头脑的冷静,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据史载,春秋时期齐、晋、卫等十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就向其中势力最大的晋国求和。在晋国的帮助下,其他几国停止了对郑国的进攻,和郑国达成和平协议。为了表示感谢,郑国给晋国送去了兵车、乐师、歌女等大批礼物。晋悼公将“乐之半”赏赐给自己的重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使事情办得十分顺利。现在这些礼物我们一起分享吧!”魏绛拒绝了晋悼公的赏赐,并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意思是说,处在安乐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危险。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事先准备好就可以避免祸患的发生,现我谨以此话来规劝您。晋悼公认为魏绛的话很有道理,接受了他的劝谏,而且从此以后对魏绛更加敬重。后来人们就常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来告诫自己要提高警惕,以防患于未然。**总理在这里引用这句话,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当前工作的清醒认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这在古代很多诗文中都有体现。

    “知者之举事也,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出自《荀子?仲尼》:

    求善处大重,理任大事,擅宠于万乘之国,必无后患之术,莫若好同之,援贤博施,除怨而无妨害人。能耐任之,则慎行此道也;能而不耐任,且恐失宠,则莫若早同之,推贤让能,而安随其后。如是,有宠则必荣,失宠则必无罪。是事君者之宝,而必无后患之术也。故知者之举事也,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

    这篇文章用问答的形式论述了君王立身处世的原则,批评了“霸”道,赞扬了“王”道。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说:寻求妥善的人担任要职,顺利地处理大事,在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独拥君主的恩宠而没有后患之忧的办法就是:最好能和君主同心同德、广纳贤士、博施恩惠,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而且不妨害人。如果自己的能力足以担任重要的职务,那就谨慎地奉行上面所说的办法;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这一职务,而且又怕失去君主对自己的宠爱,那就还不如及早推贤让能,自己心甘情愿地追随其后。像这样做的话,拥有了君主的恩宠就一定会荣耀,失去君主的宠爱也一定不会招致祸患。所以侍奉君主的法宝就是:一定要能想到消除后患之忧的办法。因此,智者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圆满时会考虑不足,平顺时会考虑到险阻,安全时会考虑到危险,周到慎重地从多方面加以考虑、预防,仍然怕会有祸患,所以办了上百件事也不会失误被动。